期刊文献+

医疗仪器辐射的研究进展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随着医学的发展,放射性物质在医学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各种检查、治疗射线对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影响也逐渐受到重视。1 X线的影响X线透视,有2个放射源,一个是X射线球管,实际上放射医生有很少机会直接暴露在球管射线下;另一个是病人身上正在形成图像的散射射线,可以从所有方向从病人发射,放射图像、乳房摄影、普通CT都不需要医生在病人旁边,与病人有一定距离,从病人发散的散射射线随距离增加而快速下降,这即是反响平衡法,量倍的距离导致射线的4倍减少。在X射线透视检查和射线引导的介入检查是需要医生在照射时持续接触病人,如在心血管介入过程中,X线管放在桌下,发生散射到达操作者的剂量从头到脚0.5-10mSv/h。许多透视引导下的医学需要在放射科外,使用移动C臂、O臂。如矫形外科、泌尿科、胃肠科、心血管科,透视时间最短【0.5,最长60-90分钟。特别是儿童多因先天性心脏病进行介入诊疗,有人报道儿童入射野平均皮剂量为82.1 mSv,成人入射野皮剂量95.1 mSv。行介入治疗医生的重要站立区域辐射剂量最高可达7.69mGy/h。
出处 《中外妇儿健康》 2011年第8X期101-102,共2页 Healt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二级参考文献39

  • 1李连波,甲斐伦明.心导管检查所致幼儿患者辐射剂量的研究[J].山东预防医学,1996,16(4):198-201. 被引量:2
  • 2林春培,中国辐射卫生,1995年,4卷,159页
  • 3方典敏,中国辐射卫生,1998年,7卷,89页
  • 4贾明轩,中国辐射卫生,1998年,7卷,93页
  • 5袁志强,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8年,18卷,117页
  • 6邓大平,中国辐射卫生,1997年,6卷,231页
  • 7林春培,中国辐射卫生,1997年,6卷,246页
  • 8胡芳芳,中国辐射卫生,1996年,5卷,112页
  • 9杨耀祖,中国辐射卫生,1996年,5卷,248页
  • 10张士成,中国辐射卫生,1996年,5卷,249页

共引文献3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