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空间结构中文明与生命的可能——读王安忆新作《匿名》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王安忆在三十多年的不断探索中,没有陷入与理论界趋同化的创作定势,而是从文学本体去探索自己的诗学路径。在新作《匿名》2中,王安忆绕开对社会表层问题的关注,避开对情节化的农民生活或都市奇观的批判性书写,而在细节所营造的三个诗学空间中写出她对文明的存在方式和生命可能性的醒思。
作者 刘杨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文学批评》 2016年第3期23-29,共7页 Chinese Journal of Literary Criticis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9

  • 1布赖恩·巴克斯特.生态主义导论[M].曾建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4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计划小组.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M].李宝恒,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 5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M].陈泽环,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129页.
  • 7F·拉普.技术哲学导论[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1986.102.
  • 8巴里·康芒纳.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 9利奥波德 侯文葸译.沙乡年鉴[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共引文献5

同被引文献17

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