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地质工程专业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三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校服务社会能力的提高和技术创新、技术转化的能力,使研究生教育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
陈力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出处
《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5X期81-82,共2页
Chinese and Foreign Entrepreneurs
基金
吉林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2012J053)
关键词
产学研
联合培养
研究生
机制研究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4
1
陈力,韩效民,张兆鹏.
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考[J]
.中外企业家,2011(10X):168-169.
被引量:8
2
雷永林,徐光亮.
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下的过程管理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10):40-42.
被引量:8
3
冯剑桥,冯明.
加强产学研结合 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J]
.中外企业家,2010(5X):125-125.
被引量:5
4
冯明 ,曹成润 ,陈力 ,冯崇民 ,张俊华 .
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科学研究能力[J]
.教育与职业,2005(5):63-64.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黄佳彦.
论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J]
.大众商务,2010(10):149-150.
被引量:3
2
吴岩.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J]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9):13-15.
被引量:190
3
罗奕 ,韩柏 .
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9):54-55.
被引量:6
4
韦钰.
高校功能的扩展与产学研结合[J]
.求是,2001(2):41-43.
被引量:27
5
冯明 ,曹成润 ,陈力 ,冯崇民 ,张俊华 .
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科学研究能力[J]
.教育与职业,2005(5):63-64.
被引量:4
6
程爱婕,孙跃东,曾忠.
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与问题[J]
.教育发展研究,2008,28(13):119-121.
被引量:31
7
张亚丽.
21世纪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多元化的必要性探讨[J]
.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2008,24(3):65-68.
被引量:10
8
张新厂,钟珊珊.
“产学研”联合培养复合型研究生模式探讨[J]
.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57-60.
被引量:57
9
刘娟.
国外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模式及策略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09,30(28):84-89.
被引量:48
10
陈克雄,程红,王志强,孙文邦.
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现代交际,2010(1):74-74.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19
1
武新宇,程春田,李刚.
水电经济运行课程任务导向型教学模式探讨[J]
.高教论坛,2011(4):60-62.
被引量:5
2
赵阳,王小勇.
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分析[J]
.河南建材,2011(6):162-164.
3
张桂莲,肖层林,张海清.
学研产合作培养农学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3):103-104.
被引量:7
4
李之文,李家圆.
论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制障碍[J]
.继续教育研究,2012(10):119-120.
被引量:2
5
张媛,蒋志强.
“90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与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0):7-8.
6
毕静.
基于Maslow需求层次理论的以人为本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0):8-9.
被引量:1
7
冯剑桥.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5(12):41-42.
被引量:5
8
任程坤,赵永生,王莉力.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路径选择——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为例[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4(2):79-80.
被引量:3
9
李三平,郭艳玲,陈晶.
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体制的探究[J]
.高教论坛,2014(5):85-87.
被引量:5
10
尹显明.
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素养的思考与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14(11):24-2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4
1
瞿佳,吕帆,吕建新,王勤美.
中美联合培养眼视光学博士的探索与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12):46-49.
被引量:1
2
赵荣生.
企业、院校联合培养复合型高层次人寸的实践与认识[J]
.中国冶金,1997,7(2):33-35.
被引量:4
3
张新厂,钟珊珊.
“产学研”联合培养复合型研究生模式探讨[J]
.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57-60.
被引量:57
4
张寿庭,刘韩星,张礼卿,王利峰,黄鸿德,袁志香.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53-57.
被引量:26
5
乐长高,谢宗波.
产学研联合培养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1):63-66.
被引量:8
6
高兴武,王华荣.
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调查问卷(导师卷)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11(7):37-39.
被引量:1
7
郑金海,苏青.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江苏高教,2011(6):90-91.
被引量:14
8
潘志宏,谢凌燕.
工科研究生基于校际合作的产学研多元化联合培养方式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2(5):28-29.
被引量:3
9
王秀红,廖春发,聂华平.
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冶金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探索[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33(2):75-78.
被引量:8
10
胡涌,田露,柳小玲,高兴武.
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的类型分析与选择[J]
.中国林业教育,2012,30(4):47-5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王家华,张杰.
校政企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中的导师地位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5,0(3):47-51.
被引量:3
2
王尧尧.
“双一流”战略下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若干问题初步探讨[J]
.科技风,2020(19):174-174.
被引量:3
3
王尧尧,王旦.
国内外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机制研究简述[J]
.科技风,2020(28):170-171.
被引量:1
4
王允,张莉丽,张达,于赫楠,李迎秋.
地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以防灾科技学院为例[J]
.大学教育,2022(5):234-23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倪桓,张杰.
校政企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与机制研究——以金融学科为例[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19(4):24-27.
被引量:3
2
赵巍,杨东东.
研究生培养建立联合导师制可行性研究——以新闻传播学专业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7,8(16):10-11.
被引量:1
3
张桂明.
关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导师管理的思考[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0(10):28-28.
4
刘九庆,马新宇,崔连婧,杨春梅.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17):116-118.
被引量:12
5
李海英,宋刚,端木慧子.
生命科学类研究生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12):56-58.
被引量:1
6
刘雪梅,何照亮,章海亮,罗微,詹白勺.
基于“双一流”与“双创”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资源环境学科研究生为例[J]
.大众科技,2022,24(11):122-125.
被引量:1
7
刘晓丽,邱丙中,崔晓萌,尹青.
轻化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2024(3):72-80.
8
李景,黄创霞,赵康.
基于协同创新的数学与统计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创建与实践——以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为例[J]
.创新教育研究,2022,10(5):1071-1075.
1
喻远秀.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性[J]
.校园英语,2012(11):170-170.
2
朱家齐.
高校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J]
.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92(5):83-86.
3
张淑芝.
美国大学与工业的联合[J]
.国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0(1):30-35.
被引量:1
4
周洪芳,王苓,袁淑惠,朱家齐.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途径、问题和建议[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4):318-319.
被引量:7
5
俞沪元.
劳技课中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成才之路,2007,0(12):12-13.
6
柳卸林,潘铁.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J]
.中国科技产业,2008(6):54-59.
被引量:25
7
庞青山,蒋建湘,薛天祥.
大学: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源泉[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4):27-32.
被引量:3
8
严祝,许春娟.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应用电子白板技术[J]
.新课程(小学),2015,0(12):249-249.
9
韩子贵.
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6(21):147-147.
10
张檬月.
告别偏误,执着前行——新课程带给我们的思考[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7):28-28.
中外企业家
2012年 第5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