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哈贝马斯理论角度看弗朗索瓦·于连的意义论研究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意义论研究在20世纪的西方语言学、文学理论等学术领域备受瞩目,近年来,已有学者将意义论应用于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于连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位。本文通过解读于连的理论中的中西文化,找出于连的意义论研究方法的不足,以期能更准确地将意义论用于解释中国文化。
作者 韩旭
出处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3年第2期221-229,共9页 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ry Theor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二级参考文献37

  • 1李春青.文学理论与言说者的身份认同[J].文学评论,2006(2):17-24. 被引量:9
  • 2朱熹.朱子语类:卷八十[M].北京:中华书局,1986.
  • 3赵霈林.兴的源起--历史积淀与诗歌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 4余虹.抒情论:兴与表现[M]//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北京:三联书店,1999:158-200.
  • 5十三经注疏[Z].南京: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
  • 6Austin, J. L ,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99-112.
  • 7于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M].曹卫东,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 8班固.白虎通·谏诤[M]//陈立.白虎通疏证.北京:中华书局,1994:236.
  • 9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6:235.
  • 10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M]//苏舆义.春秋繁露义证.北京:中华书局,1992:35.

共引文献47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