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哈贝马斯理论角度看弗朗索瓦·于连的意义论研究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意义论研究在20世纪的西方语言学、文学理论等学术领域备受瞩目,近年来,已有学者将意义论应用于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于连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位。本文通过解读于连的理论中的中西文化,找出于连的意义论研究方法的不足,以期能更准确地将意义论用于解释中国文化。
作者
韩旭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3年第2期221-229,共9页
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ry Theory
关键词
意义
符号学
句法学
分类号
G120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7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1
吴兴明.
“兴”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对“兴”的意向结构及效力演变的语用学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68-76.
被引量:4
2
李春青.
为于连一辩——兼谈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阐释立场与方法问题[J]
.中国图书评论,2008,31(6):36-44.
被引量:8
3
乐黛云.
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J]
.社会科学,2005(9):170-175.
被引量:26
4
[法]雅克·德里达(Jacque Derrida) 著,杜小真 译.声音与现象[M]. 商务印书馆, 1999
5
(法)弗朗索瓦·于连(FrancoioYullien)著,杜小真译.迂回与进入[M]. 三联书店, 1998
6
Austin 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1962
7
Richard Ohmann."Speech Acts and the Definition of Literature"[].Philosophy and Rhetoric.1971
8
Habermas Jurgen.Communic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Society[]..1979
9
BILLETER Jean Francois.Contre Francois Jullien[]..2006
10
Habermas,J. The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of Modernity: Twelve Lectures . 1990
二级参考文献
37
1
李春青.
文学理论与言说者的身份认同[J]
.文学评论,2006(2):17-24.
被引量:9
2
朱熹.朱子语类:卷八十[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
赵霈林.兴的源起--历史积淀与诗歌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4
余虹.抒情论:兴与表现[M]//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北京:三联书店,1999:158-200.
5
十三经注疏[Z].南京: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
6
Austin, J. L ,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99-112.
7
于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M].曹卫东,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8
班固.白虎通·谏诤[M]//陈立.白虎通疏证.北京:中华书局,1994:236.
9
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6:235.
10
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M]//苏舆义.春秋繁露义证.北京:中华书局,1992:35.
共引文献
47
1
赵鸣.
毕来德与于连围绕汉学之争的述评及思考[J]
.跨文化对话,2018,0(2):337-346.
2
赵长征.
比较文学学科基本理论的重构——与刘象愚先生商榷[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5):45-47.
3
赵长征.
跨越性与比较文学学科定义的界定[J]
.求索,2007(4):183-185.
被引量:3
4
邹建军.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三种运行模式[J]
.湖南社会科学,2008(4):131-138.
被引量:2
5
马汉广.
论比较文学的学科危机与主体视域[J]
.文艺研究,2008(9):61-69.
被引量:2
6
史亚娟.
互文性理论与比较文学学科的“危机”问题[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0(6):9-13.
7
乐黛云.
“学科之死”与学科之生[J]
.中国比较文学,2009(1):10-13.
被引量:3
8
何明星.
钱钟书比较文学研究的特质[J]
.学术研究,2010(11):149-154.
被引量:2
9
刘介民.
转型期的朝鲜-韩国文学研究综述——以延边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为例[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1):74-80.
被引量:3
10
史静怡.
比较文学定义之争再思考[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78-81.
同被引文献
16
1
孙景强.
中西哲学比较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俞宣孟与于连的对话[J]
.世界哲学,2006(3):103-107.
被引量:12
2
吴兴明.
迂回作为示意——简论于连对中国文化“意义发展方向”的思索[J]
.文艺理论研究,2007(5):10-18.
被引量:12
3
于奇智.
易、他者与自我——循于连、德勒兹与伽塔利而道[J]
.哲学研究,2008(3):94-100.
被引量:6
4
孙景强.
从笛卡尔的方法到于连的策略[J]
.法国研究,2009(2):57-67.
被引量:3
5
孙景强.
精神分析:一项未竟的哲学事业——重启鲁迅与弗洛伊德“对话”的意义[J]
.中国图书评论,2011,34(1):49-54.
被引量:1
6
吴泓缈,赵鸣.
人体审美上的东西方差异——弗朗索瓦·于连《本质或裸体》读后记[J]
.长江学术,2012(3):62-71.
被引量:3
7
吴兴明.
如何从后现代视野打量中国文化?——以弗朗索瓦·于连《迂回与进入》为例[J]
.文艺研究,2013(6):143-154.
被引量:6
8
惠天羽.
“势”的智慧——读于连《势——中国的效力观》[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1):70-71.
被引量:1
9
何光顺.
老庄的“庸道”——兼及西方思想与老庄思想的互训[J]
.哲学研究,2014(4):67-76.
被引量:7
10
刘耘华.
汉学视角与中西比较文化方法论的建构——以于连为个案[J]
.中国比较文学,2014(2):40-53.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
1
徐博雅.
浅谈弗朗索瓦·于连艺术思想的研究现状[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0(4):66-69.
1
孙景强.
两位汉学家的对峙:兼谈中西思想比较的意义问题[J]
.中国图书评论,2009,32(1):75-80.
2
韩旭.
从交往行为理论角度看弗朗索瓦·于连的中西比较[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3(3):317-323.
3
郑杰.
于连的城市——比利时风情录[J]
.车时代,2009(6):184-189.
4
郑敏,王丽.
认识和热爱中国文化[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1998(7):47-49.
5
李春青.
为于连一辩——兼谈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阐释立场与方法问题[J]
.中国图书评论,2008,31(6):36-44.
被引量:8
6
张哲.
高职高专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探析——以汉语“话题—说明”思维方式为视角[J]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2,14(2):45-49.
被引量:1
7
李志明.
南齐贵妃——《金陵艳妃》之二[J]
.剧影月报,2005(3):26-27.
8
重视文献文字为世界贡献语言学理论[J]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2016(1):170-171.
9
邓汉平.
初学法语趣事[J]
.优越生活,2000(12):46-46.
10
钱乃真.
烙铁画:格调高雅的稀有画种[J]
.成才与就业,2013(17):62-63.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