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佩里·安德森视域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化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者中持续坚守左翼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领军人物,安德森介入后现代文化的讨论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与现代主义的对比,安德森发现后现代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文化权力来源于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的变化、科技发明之社会效应的转变以及时代政治形势的变迁等全球化因素,而在对后现代主义内含的'前现代主义'和'超现代主义'的这种二分体张力格局的物质性分析中,安德森同样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强大。另一方面,他也从后现代主义中挖掘到'空前的自鸣得意'的激进元素,认为这种元素将成为超越资本主义的重要批判力量。
作者 赖永兵
出处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6年第3期55-63,共9页 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ry Theory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2015年重大项目“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文论与空间理论重要文献翻译和研究”(项目编号:15ZDB085)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化批评视野下的佩里·安德森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5YJC752014)的阶段性成果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佩里·安德森与英国文化研究的范式转换研究”(项目编号:2015BS083) 重庆三峡学院科研重点项目“佩里·安德森与英国‘文化研究’传统的嬗变”(项目编号:14ZD07)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1

  • 1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陈清侨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第497页.
  • 2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33,138,139页.
  • 3伊哈布·哈桑.《后现代转向》,刘象愚译,台北:台湾时报企业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
  • 4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
  • 5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车槿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 6佩里·安德森.《后现代性的起源》,紫辰,合章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Z008年,第98页.
  • 7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张志斌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7页.
  • 8詹明信.《现代主义与帝国主义》,参见王逢振主编.《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全球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01页.
  • 9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华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 10斯蒂芬·贝斯特,道格拉斯·科尔纳.《后现代转向》,陈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页.

共引文献3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