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1935—1936年间以'艺术作品的本源'为题的系列演讲中,海德格尔清理并批判了特性载体论、多种感觉统一论、形式一质料论三种传统的物性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50年,海德格尔又进行了《物》的演说,对物之物性有了进一步的论述,不同的是,《物》更为确定和细致地谈论了'虚空'和'无',这一思路与杜尚以来的艺术实践形成了强烈的意义共振,构成了现代艺术转向隐在的思想背景与内在线索。
出处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8年第2期31-39,共9页
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ry Theory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从文本到实践:伽达默尔晚期思想与近三十年诠释学的新发展”(14YJC75102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