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语文课堂走向“深度对话”的三个对策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后现代语境下,'对话'这一用语,仅仅是一种隐喻,其真正含义指的是主体间的'对话性'。这种'对话性'指'具有同等价值的不同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两者在'作用'的过程中若发生视界融合,于是,真正的'对话'便产生了。也就是说,后现代语境下的'对话'的品质是'交流和理解';言语不一定是对话;没有言语介入,不一定就不是对话。'深度对话'的课堂应该具备如下两个特点:其一,有生成。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
作者 赵年秀
机构地区 长沙师范学院
出处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16年第2期12-14,共3页 Journal for Teaching Research in Schools
基金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中小学教师发展研究专项立项课题XJK015BJSF004阶段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