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麦系列品种的选育浅淡小麦超高产育种
出处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3,共1页
Crops
-
1由瑞丽,郭秀焕,赵平.超高产小麦育种主要指标的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9(9):120-121. 被引量:10
-
2姜鸿明,赵倩,丁晓义,刘兆晔,孙恒鸥.小麦超高产育种探讨[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0,17(4):276-280. 被引量:2
-
3袁爱梅,袁建国,郑跃进,万永凯.灰色系统理论在小麦超高产育种中的应用[J].麦类作物学报,2000,20(3):70-74. 被引量:8
-
4王恒立.开展小麦超高产育种之我见[J].作物杂志,1990(1):6-7. 被引量:15
-
5姚金宝,姚国才,杨学明,黄胜东,钱存鸣,周朝飞,陈伟明.长江下游地区小麦超高产育种的探讨[J].南京农专学报,2000,16(4):1-5. 被引量:3
-
6徐桂滨,翟凤林,袁士畴.小麦超高产育种可行性的探讨[J].北京农业科学,1990(1):7-10. 被引量:5
-
7董昀,赵宗武,刘现贞,周勤智,孔长江.豫麦69号生长发育规律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1,30(12):7-8. 被引量:1
-
8付亮,刘朝辉,李洋,马华平,周德慧,赵宗武.新麦系列品种在黄淮麦区的表现与新麦26号的应用前景[J].中国种业,2011(11):63-65. 被引量:3
-
9宋树柏,郭秋荣,马晓红.高产抗倒抗病小麦新品种新麦30的选育[J].农业科技通讯,2015(9):211-213.
-
10桑涛,陶西俊,王兰英,刘艳侠.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11):42-43. 被引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