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对我国史学的影响
被引量:
3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Theory of Social Sciences upon China's Historiograph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的发展与中国史学工作者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同时大力吸收西方新学理分不开,本文以全球史观、长时段理论和现代化理论为例,概述了当前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对我国史学的影响。
作者
邹兆辰
机构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0-114,共5页
Academic Research
关键词
全球史观
长时段
现代化理论
分类号
K0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2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1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A]..《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C].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1992年出版,1999年新1版..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兴起》[M].商务印书馆,1993年..
4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5
.《从分散走向整体的世界史》[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1990年..
6
布罗代尔.《历史科学和社会科学:长时段》[A].见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C].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817页.
7
.《西方国家的民族文化与现代化丛书》[M].辽海出版社出版,..
8
.《世界史·近代史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
9
.《世界史·现代史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10
马克垚.《世界历史·中古部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28页.
共引文献
8
1
尹虹.
16世纪和17世纪前期英国的流民问题[J]
.世界历史,2001(4):30-37.
被引量:7
2
孟鸣歧.
全球化理论: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3-6.
3
郭灵凤.
战争、和平与“基督教共同体”——伊拉斯谟思想述论之一[J]
.欧洲研究,2005,23(2):103-117.
被引量:2
4
董正华.
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个人主义还是“民族主义”[J]
.世界历史,2007(1):17-27.
被引量:9
5
张旭鹏.
文化、权力与世界历史——兼评埃里克·沃尔夫《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J]
.史学理论研究,2007(4):61-72.
被引量:5
6
张曙光.
唯物史观及其创新的“中国经验”[J]
.哲学研究,2008(9):16-20.
被引量:5
7
景天魁,杨玲.
天演:论严复对现代性的解读[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79-85.
被引量:1
8
车华玲.
“全球史观”与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J]
.历史教学,2004(6):55-58.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121
1
朱政惠.
中国史家对海外同行的关注和研究[J]
.史学理论研究,2008(3):4-7.
被引量:2
2
黄宗智.
再论18世纪的英国与中国——答彭慕兰之反驳[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2):13-21.
被引量:19
3
萧致治.
历史研究与现实[J]
.求是,2004(13):46-48.
被引量:3
4
王丽娟.
试论中西史学精神的异同[J]
.文教资料,2006(14):24-25.
被引量:1
5
徐国利.
关于新时期史学与现实关系讨论的回顾与总结[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1):17-24.
被引量:7
6
外国史学理论的引入和回响[J]
.历史研究,1996(3):145-160.
被引量:20
7
邹兆辰.
当代中国史学对心理史学的回应[J]
.史学理论研究,1999(1):26-37.
被引量:16
8
胡逢祥.
试论中西古代史学演变的不同途径与特点[J]
.学术月刊,1997,29(9):74-84.
被引量:7
9
陈翰笙.
对研究世界史的几点意见[J]
.世界历史,1978(1):16-20.
被引量:7
10
王东.
中国史传的编修理论与实践——兼论中西史学精神的差异[J]
.史学理论研究,1993(1):105-11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刘兰兮.
2004年中国经济史研究总论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2):105-112.
2
韦巍.
高群耀:默多克的中国新棋子[J]
.中国企业家,2006(21):20-20.
3
郑先兴.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史学比较的理论研究[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0,30(4):32-41.
1
周晓虹.
主持人语:为中国研究寻找新的学术路径[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3,40(5):115-115.
2
黄阿明.
吕思勉论中国货币史[J]
.重庆社会科学,2007(3):78-83.
3
江楠.
郭嵩焘的爱国主义及其特色[J]
.益阳师专学报,2000,21(2):69-73.
被引量:1
4
晁福林.
论中国古史的氏族时代——应用长时段理论的一个考察[J]
.历史研究,2001(1):105-115.
被引量:24
5
陈其泰.
历史观的进展与二十世纪史学走向[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4):62-71.
被引量:3
6
皮晖.
林惠祥的史学贡献[J]
.史学史研究,2009(2):78-83.
被引量:1
7
刘亚东.
再析布罗代尔“长时段”理论[J]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4):69-71.
8
张越.
梁启超后期史学思想的变化[J]
.河北学刊,2001,21(6):111-114.
被引量:13
9
孙晶.
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及其评价[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3):80-84.
被引量:41
10
向燕南.
新社会科学运动(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中)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J]
.学术研究,2005(4):56-62.
被引量:7
学术研究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