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8-68,68-71,共5页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同被引文献40
1 王健,闵福援.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113-115. 被引量:96
2 符玉瑛,刘华,王蕾.150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不常见情况分析[J] .检验医学,2005,20(2):154-156. 被引量:5
3 王素萍,徐德忠.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现状及今后工作重点[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4):229-231. 被引量:28
4 闵福援,王健.前S1抗原在诊断乙肝病毒复制时的临床价值[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6):584-586. 被引量:91
5 刘崇柏.乙型肝炎的计划免疫[J] .中国计划免疫,1995,1(1):40-41. 被引量:11
6 梁晓峰,陈园生,王晓军,贺雄,陈丽娟,王骏,林长缨,白呼群,严俊,崔钢,于竞进.中国3岁以上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9):655-658. 被引量:967
7 陈常云,武坚锐,朱新宇,王守义.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1):873-875. 被引量:21
8 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and 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42 Dongsi Xidajie,Beijing 100710,China.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881-891. 被引量:1931
9 梁娜,孙淑艳.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2):161-162. 被引量:4
10 成军.应充分重视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24(1):1-2. 被引量:35
引证文献8
1 王元,何成章,黄文琴,蔡祥莺,姚建敏.联合免疫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655-1657. 被引量:13
2 毛锦江,梁志兰,卢毓芳,黄伟娟,粟连秀,刘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与胎盘感染关系的研究[J] .华夏医学,2006,19(4):705-707. 被引量:1
3 周燕,黄湘宁,刘庆蓉,喻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妇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世界感染杂志,2007,7(3):214-216.
4 刘冰,陈华根.正确认识和运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J]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6(4):296-298. 被引量:1
5 刘冰,许颖,袁红,陈华根,陈宇宁,宋强.成都市新都区乡镇医院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现状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5):2959-2960. 被引量:2
6 彭玉红,肖兴芝.婚前检查人群中HBsAg携带状况调查[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0):7554-7555. 被引量:1
7 罗艳.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J] .吉林医学,2011,32(36):7701-7701. 被引量:1
8 朱玛.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传播及父婴传播的阻断[J] .中外妇儿健康,2011(9X):196-19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21
1 秦天云,周筠.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儿免疫效果观察[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3):345-346. 被引量:3
2 王岁霞,李宏力.阻断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方法探讨[J] .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0):600-601.
3 汤小湄,肖小敏.HBV携带产妇母乳喂养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193-4195. 被引量:7
4 陈红,韩静,杨海珊.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不同喂养对婴儿的影响[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4):316-318. 被引量:3
5 陈红,李瑛,刘向梅.不同剂量HBIG对母婴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宫内传播的影响[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7(4):60-62. 被引量:8
6 黄学斌,陈华根,许颖,宋强,陈宇宁,江俊.提高乡镇医院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质量的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4):261-262.
7 陈红,李瑛,张淑敏.HBV宫内感染新生儿与父母抗原抗体携带情况的关系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0,25(6):770-771. 被引量:1
8 王慧华,王正平.联合免疫婴儿的娩出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3):221-223. 被引量:14
9 马湘民.新源县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调查分析[J] .慢性病学杂志,2010,12(3):286-287.
10 田冬梅.谈乙型肝炎的防治[J] .中外医疗,2010,29(18):185-185.
1 郭艾武,徐忠.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J] .中国乡村医生,2001,17(5):7-8. 被引量:2
2 王家云.晚期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60例分析[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2):111-112. 被引量:1
3 戴秀霞.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32例临床分析[J] .河北医学,1998,4(10):54-55.
4 龚爱玲,范红顺,何国伟.妊娠合并肝炎60例临床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54-355. 被引量:2
5 张爱红,叶亮.浅谈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J] .中国厂矿医学,2003,16(5):430-431.
6 刘娅,李葳.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66例临床分析[J] .广西医学,2003,25(1):80-81. 被引量:2
7 陈晓新.晚期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50例分析[J] .浙江医学,2000,22(5):297-298. 被引量:1
8 朱玛.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传播及父婴传播的阻断[J] .中外妇儿健康,2011(9X):196-197. 被引量:3
9 杨慧霞.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对孕产妇预后的影响[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2):68-68. 被引量:30
10 潘琢如.妊娠合并甲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2):6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