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析
被引量: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罪中的“帮助”行为须以被帮助人的违法犯罪为前提,帮助隐匿、变造证据,只要情节严重也可以构成本罪;当事人教唆他人帮助自己毁灭、伪造证据亦属于事后不可罚行为;他人教唆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成立本罪,但不属于教唆犯,而是间接正犯;对于帮助湮灭罪迹和毁灭罪证的行为不宜再以包庇罪论处;本罪属于情节犯,只有构成与否的问题,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作者
陈正沓
机构地区
深圳大学法学院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2-135,共4页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关键词
“毁灭、伪造证据罪”
情节犯
包庇罪
犯罪行为
犯罪构成
犯罪认定
分类号
D924.36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1
同被引文献
67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43
参考文献
4
1
粱慧星.《民法解释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01页.
2
陈兴良主编.《刑事司法研究—情节、判例、解释、裁量》,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年版,第367页.
3
古瑞华,陆敏.
事后不可罚行为初探[J]
.当代法学,2001,15(11):22-24.
被引量:14
4
陈兴良.《刑法疏议》[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93页.
二级参考文献
7
1
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页.
2
林山田著.《刑法通论》.三民书局,1986年版.第239页.
3
大冢仁,福田平著,颐肖荣译.《日本刑法总论讲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93、194页.
4
吴振兴著.《罪数形态沦》,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132、131、284、312页.
5
蔡墩铭著.《刑法判解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第167、161页.
6
蔡墩铭主编.《刑法总论论文选辑》,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691页.
7
[日]西原春夫著.《刑法总论》,改定准备版(下卷).成文堂1995年版,第411—412页.
共引文献
91
1
李炳娴.
浅议洗钱罪[J]
.知识经济,2008(8):26-27.
2
蔡叶利.
论事后不可罚行为的概念及特点[J]
.文学教育(中),2010(8):59-60.
3
游伟,陆建红.
人身危险性在我国刑法中的功能定位[J]
.法学研究,2004,26(4):3-14.
被引量:75
4
杨方泉.
国有公司、企业人员渎职犯罪的司法适用[J]
.学术研究,2004(8):83-87.
被引量:1
5
周少华.
伪证罪:一个规范的语境分析[J]
.法学研究,2002,24(3):111-123.
被引量:24
6
逄锦温.
侵占罪犯罪对象之探讨[J]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6):44-47.
被引量:3
7
杨高峰.
国际人权法与我国的死刑政策的调整[J]
.甘肃社会科学,2004(5):156-160.
被引量:2
8
桑本谦.
法律解释的困境[J]
.法学研究,2004,26(5):3-13.
被引量:205
9
游伟,谢锡美.
斡旋受贿罪司法认定的理论展开——以陆来富受贿案终审裁定为例[J]
.法学,2002(1):69-75.
被引量:9
10
蔡道通.
理论与学术的双重提升——评陈兴良教授《本体刑法学》[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1):154-15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7
1
陈茂金.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适用的辩析[J]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1):72-73.
被引量:6
2
张明楷.
论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7,23(1):4-9.
被引量:21
3
李洁.
从立法目的看犯罪既遂之“遂”的应有内涵[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5(3):56-65.
被引量:9
4
叶高峰,史卫忠.
情节犯的反思及其立法完善[J]
.法学评论,1997,15(2):32-38.
被引量:38
5
王晨.
定罪情节探析[J]
.中国法学,1992(3):66-76.
被引量:17
6
孙力.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探析[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0(2):59-62.
被引量:3
7
刘杰.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若干问题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65-68.
被引量:7
8
韩广道.
论片面帮助犯的成立要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1):37-42.
被引量:15
9
吴学斌,俞娟.
徇私枉法罪的基本问题研究[J]
.政治与法律,2005(2):94-98.
被引量:3
10
黄勇鹏.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立法疏漏与完善[J]
.人民检察,2005(06S):55-5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2
1
张明楷.
论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7,23(1):4-9.
被引量:21
2
刘杰.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若干问题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65-68.
被引量:7
3
彭峰.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客观方面认定问题探析[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52-54.
被引量:1
4
彭峰.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客观要件再探[J]
.前沿,2006(4):151-154.
被引量:1
5
张炜.
诉讼欺诈案件的实证分析——兼谈《刑法》第307条的立法缺陷及完善建议[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4):55-57.
被引量:2
6
王燕飞.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疑难问题探讨[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129-134.
被引量:2
7
王志祥.
情节犯基本问题研究[J]
.保定学院学报,2008,21(1):48-52.
被引量:9
8
李岩,张鹏.
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中之帮助行为[J]
.人民司法,2009(2):73-76.
被引量:1
9
冯江菊.
帮助当事人毁灭罪证行为的认定——兼论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与包庇罪的区分[J]
.河南社会科学,2009,17(1):102-104.
被引量:3
10
王睿.
浅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的未遂[J]
.学理论,2010(7):98-10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3
1
巫雨蕙.
自洗钱行为入罪范围初探[J]
.经济刑法,2021(1):117-130.
2
张明楷.
论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7,23(1):4-9.
被引量:21
3
崔之元.
由李庄案引发的三个深层问题[J]
.天涯,2011(4):37-47.
4
彭峰.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客观方面认定问题探析[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52-54.
被引量:1
5
彭峰.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客观要件再探[J]
.前沿,2006(4):151-154.
被引量:1
6
张炜.
诉讼欺诈案件的实证分析——兼谈《刑法》第307条的立法缺陷及完善建议[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4):55-57.
被引量:2
7
陈洪兵.
共罚的事后行为论及其展开[J]
.天府新论,2008(5):63-68.
被引量:4
8
文武,陈洪兵.
对刑法规范拒绝“亲属”概念的检讨与反思——以窝藏、包庇罪的实证分析为视角[J]
.社会科学,2008(8):92-99.
被引量:7
9
李岩,张鹏.
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中之帮助行为[J]
.人民司法,2009(2):73-76.
被引量:1
10
冯江菊.
帮助当事人毁灭罪证行为的认定——兼论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与包庇罪的区分[J]
.河南社会科学,2009,17(1):102-104.
被引量:3
1
彭峰.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客观方面认定问题探析[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52-54.
被引量:1
2
刘杰.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若干问题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65-68.
被引量:7
3
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罪和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罪[J]
.人民政坛,1998,0(11):39-39.
4
彭峰.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客观要件再探[J]
.前沿,2006(4):151-154.
被引量:1
5
陈洪兵.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探析[J]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3):25-28.
被引量:5
6
黄华生,赵斌良.
对我国惩治诉讼诈骗规范的反思与对策[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9):168-171.
被引量:1
7
游涛.
诉讼欺诈之刑法规制[J]
.法学杂志,2011,23(1):95-97.
被引量:9
8
黄勇鹏.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立法疏漏与完善[J]
.人民检察,2005(06S):55-55.
被引量:2
9
崔巍,张洪业.
智某某帮助毁灭证据案——如何正确区分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和包庇罪[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0(28):90-91.
10
马荣春,徐晓霞.
期待可能性的本质及其与妨害司法罪的认定[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87-91.
政治与法律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