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性和戏剧性的审美融合与超越——论蔡楚生的社会/伦理情节剧电影
出处
《理论与创作》
2003年第5期72-76,80,共6页
Criticism and Creation
-
1何春耕.当代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儒家文化情结[J].电影艺术,2005(2):9-13. 被引量:3
-
2刘家思,刘璨.新发现的蔡楚生的三幕抗日广播剧《第七个“九一八”》[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9):98-106. 被引量:3
-
3李道新.蔡楚生的爱与痛——以蔡楚生日记摘编为中心的考察[J].博览群书,2013(7):113-119. 被引量:2
-
4员晓明.现实主义美学的典范——20世纪30年代蔡楚生电影创作研究[J].中国艺术时空,2016(5):76-81. 被引量:1
-
5程季华,王为一,傅正义,陈仲豪.回忆蔡楚生[J].电影艺术,2009(1):88-93. 被引量:1
-
6曹涵.蔡楚生与聂耳:因“骂”结缘两兄弟[J].名人传记,2016,0(9):81-85.
-
7张彤彤.简析南宋中期醇雅词派的出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59-61.
-
8王老五[J].看历史,2016,0(8):141-141.
-
9王惠丹.论汉赋中“物”“感”关系的审美融合[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4):96-99.
-
10张莹.从《南海潮》看蔡楚生创作思想的断裂与延续[J].长江丛刊,2016(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