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15,共8页
Trends of Recent Researches on The History of China
参考文献14
1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J].新民丛报,1904,3.
2 吴晗.《十六世纪前之中国与南洋》[J].清华学报,.
3 童书业.《重论“郑和下西洋”事件之贸易性质—代吴春晗先生答许道龄、李晋华二先生》[J].禹贡,1(1937).
4 韩振华.论郑和下西洋的性质[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8,15(1):172-188. 被引量:13
5 郑鹤声,郑一钧.郑和下西洋简论[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23(1):36-48. 被引量:9
6 .《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第三章第三节《海外政策的反馈—郑和下西洋的两极效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7 《大明混一图》,彩绘绢本世界地图,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绘制,现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8 明宣宗朱瞻基.《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卷二十二《遣使谕西洋古里苏门答刺诸国》,明内府钞本.
9 .《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社会变迁》..《明史研究》第4辑.黄山书社,1994年..
10 E, A. Wrigley : Continuity, Chance and Change : the Character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98, P115.
共引文献25
1 傅朗.《明实录》中永乐元年至宣德六年造海船记录有关问题试析[J] .海交史研究,2003(2):26-37.
2 桂栖鹏.郑和下西洋的文化历史背景[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9(1):13-17.
3 王冬青.论郑和下西洋与明成祖的威慑外交战略[J] .江苏社会科学,2005(1):205-211. 被引量:1
4 钱志乾.试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2):90-94. 被引量:3
5 万明.明代郑和的塑像——福建长乐显应宫出土彩塑再探[J]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3):13-22. 被引量:3
6 刘会远.也谈“造城运动”之六 上海该如何为筹办世博会及保护江南造船厂重要遗迹交出理想答卷?(Ⅲ)[J] .现代城市研究,2005,20(8):14-21.
7 许建英.“中国世界秩序”观之影响及其与中国古代边疆研究——费正清《中国世界秩序:中国传统的对外关系》读后[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16(1):35-46. 被引量:9
8 祁美琴.对清代朝贡体制地位的再认识[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16(1):47-55. 被引量:24
9 凌文峰.明代朝贡贸易衰败的经济原因探析[J]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3):56-58. 被引量:2
10 夏劲,陈茜.中西两种科学文化背景下的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之比较[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4):13-1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79
1 刘雅君.普遍政治秩序与中国古代政治史的话语重构——以贡献制的体制功能为线索[J] .社会科学,2021(6):150-160. 被引量:5
2 钟民岩.历史的见证——明代奴儿干永宁寺碑文考释[J] .历史研究,1974(1):142-157. 被引量:7
3 胡代聪.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前在中国的侵略活动[J] .历史研究,1959(3):53-65. 被引量:3
4 Ю.A.扎德涅普罗夫斯基,E.И.鲁沃=莱斯尼琴科,白云翔.中亚费尔干纳出土的汉式镜[J] .考古与文物,1998(3):84-93. 被引量:4
5 奔骥.“单于和亲”瓦当小释[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86,7(5):2-2. 被引量:2
6 С.И.鲁金科,潘孟陶.论中国与阿尔泰部落的古代关系[J] .考古学报,1957(2):37-48. 被引量:66
7 姜秉正.16——19世纪初西方殖民者对澳门的争夺[J] .人文杂志,1992(3):66-72. 被引量:4
8 赵云旗.论隋与突厥关系的发展进程[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9(3):16-22. 被引量:6
9 孔令仁,马光汝,仲跻荣.略论郑和的军事才能[J] .思想战线,1988,14(2):67-69. 被引量:1
10 陈祺.明代辽东马市及其历史影响[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47-52.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12
1 王波,石亚琴.近期“郑和下西洋”研究综述[J] .闽商文化研究,2020(2):31-49.
2 闫彩琴.历史视野下的中西现代化道路选择——基于东西方大航海的比较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23,21(5):48-62.
3 张献忠.略论中华文明没有侵略和称霸的基因——以明代为中心的考察[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15(1):19-22.
4 徐波.历史的投影与现实的折射——关于“中国人发现美洲”百年学术争议的国际政治思考[J] .社会科学论坛,2016(5):85-98. 被引量:3
5 彭勇.重实证,跨学科,全球化:改革开放以来郑和下西洋研究[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8):98-109. 被引量:4
6 王琨,王玉鹏.论中华民族的和平基因[J] .重庆社会科学,2022(2):91-100. 被引量:3
7 李新烽.郑和远航非洲与中非文明互鉴[J] .中国社会科学,2022(5):162-182. 被引量:5
8 余卫.我国经济内外循环理论的历史溯源[J] .泰山学院学报,2022,44(4):102-109.
9 李磊.传统中国的体制容量与中国历史连续性[J] .文化纵横,2023(1):58-67.
10 曹祺.从四个视角提炼“课魂”的教学尝试[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6):63-66.
1 杨仁飞.明朝如何丢失了马六甲海峡[J] .科技信息(山东),2010(17):94-95.
2 Kamaz第200万量卡车出厂[J] .专用汽车,2012(3):69-69.
3 郑明.我所知道的孟席席斯其人[J] .郑和研究,2003(F03):94-96.
4 梁斌.中国的超级油轮[J] .海洋世界,2009(7):78-80.
5 本刊编辑部.科技助力 中国更强盛[J] .河南科技,2011,30(10):1-1.
6 王天有.从孟席斯的“新发现”谈谈郑和研究之我见[J] .郑和研究,2003(F03):51-52.
7 Nanjing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Zhenghe.新的里程,新的进展─—郑和研究十年回顾[J] .中国航海,1995,18(2):86-95.
8 老海.从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说起[J] .交通与运输,2013,29(1):75-76.
9 陈振杰.一幅未完成创作的“郑和下西洋船队”油画——深切缅怀海军海洋船画老画家张嘉壎先生[J] .中国远洋航务,2016,0(11):100-102.
10 薛静宜,林保森(图),刘宁生(图),翁以煊(图).纵横四海——林保森航海是很个人的事[J] .游艇业,2006(5):2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