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水 流动的美——让上海的水“活”起来
被引量:5
出处
《中国水利》
2004年第2期60-62,共3页
China Water Resources
同被引文献26
-
1陈捷,赵国志,王彬,尤文玮.调蓄池及其在苏州河治理中的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04(4):34-37. 被引量:30
-
2徐洪涛.上海苏州河滨河空间规划与开发[J].现代城市研究,2005,20(2):82-89. 被引量:5
-
3汪松年.上海水生态修复实例调查[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5(2):26-30. 被引量:15
-
4高月香,张永春.水文气象因子对藻华爆发的影响[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6(2):10-12. 被引量:49
-
5上海大学.上海市水闸泵站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R].2000.
-
6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水闸泵站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2003.
-
7李珍明.上海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城市水环境建设问题与对策--调水专题研究[R].2007.
-
8上海市苏州河综合整治办公室.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方案[R].1998.
-
9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方案[R].1998.
-
10上海市地质勘查技术研究院.苏州河底泥储量和污染调查报告[R].2005.
引证文献5
-
1丁琨,王永华,金菊良.合肥市城市河道整治技术与方法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5(6):24-27. 被引量:2
-
2李珍明,蒋国强.上海市苏州河水系调水研究[J].中国水利,2009(11):36-38. 被引量:8
-
3李珍明,蒋国强,朱锡培.上海市苏州河底泥疏浚分析[J].中国水利,2010(9):17-19. 被引量:9
-
4李珍明,蒋国强,朱锡培.上海地区黑臭河道治理技术分析[J].净水技术,2010,29(5):1-3. 被引量:27
-
5王华,杜庆璋.闵行区黑臭河道治理变化与讨论[J].广州化工,2020,48(13):86-8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46
-
1季永兴,陈志伟,蔡跃军.论滇池海口闸择址重建的必要性及闸址比选[J].环境科学导刊,2010,29(1):45-48. 被引量:3
-
2李珍明,蒋国强,朱锡培.上海市苏州河底泥疏浚分析[J].中国水利,2010(9):17-19. 被引量:9
-
3李珍明.上海苏州河市区段防汛墙的加固改造[J].中国水利,2010(18):37-40. 被引量:6
-
4谢其华,李东风,陈冬云,樊任华,张红武.基于二维数值模拟的城市河网水体流动性研究[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0,22(4):1-6. 被引量:6
-
5范荣桂,朱东南,邓岚.湖泊富营养化成因及其综合治理技术进展[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0,21(6):48-52. 被引量:33
-
6何娜,王璐,孙红文.天津大沽排水河疏浚前后沉积物生态毒性初步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11(3):133-137.
-
7谢其华,毛连明,李东风.引水入城工程大塘江过流能力计算分析研究[J].科技信息,2011(19).
-
8申杰,潘杨,黄勇.城市地表水环境评价方法综述[J].环保科技,2011,17(4):41-45. 被引量:13
-
9陈停,姚萌,刘春杰.底泥中氮的释放与溶解氧量的关系[J].净水技术,2012,31(1):70-72. 被引量:4
-
10谢琼,王红瑞,柳长顺,高媛媛.城市化快速进程中河道利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科学,2012,34(3):424-432. 被引量:12
-
1黄惠花.冰害对洮河流域梯级电站冬季运行的影响[J].甘肃电力技术,2009(1):29-31.
-
2迎接春天[J].大坝与安全,2005(1).
-
3江尚军,杨志刚.云南丽江小型水库设计洪水敏感性分析[J].云南水力发电,2008,24(3):10-12. 被引量:2
-
4《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占地和淹没区实物指标调查工作细则(云南部分)》通过审查[J].水力发电,2008,34(6):105-105.
-
5袁萍,许轶菁.无锡市城区河道调水的实施情况及优化措施[J].水利发展研究,2014,14(2):35-37. 被引量:1
-
6贾振民.水电站截流的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4(2):135-135.
-
7张国元,许春霞.漳卫河防洪现状及治理措施[J].山东水利,2011(3):31-32.
-
8王钰雯.浅谈淮河水文化建设与蚌埠城市发展[J].治淮,2017(2):51-53. 被引量:1
-
9杨兴堂.糯扎渡水电站截流施工技术[J].西北水电,2012(3):43-45. 被引量:3
-
10张宏川.持续创新 流水不腐[J].现代制造,2009(30):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