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37,共2页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同被引文献41
-
1白银亮.中西文化产业概念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S1):54-56. 被引量:4
-
2赵力平.文化产业特征、功能[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4):20-24. 被引量:7
-
3毛三元.我国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与政策透视[J].民族艺术研究,2001,14(3):3-6. 被引量:5
-
4蔡骐.文化产业发展与意识形态导向的建构[J].学习月刊,2006(17):6-7. 被引量:5
-
5李思屈.数字娱乐、营销传播与民族品牌——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冷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2):29-33. 被引量:9
-
6解学芳.文化安全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悖论及价值选择[J].理论与改革,2007(4):109-112. 被引量:7
-
7冯东,扶庆华.抢救民间文化迫在眉睫[N].深圳特区报,2004-04-05.
-
8李华敏,王花毅.我国文化产业的关联性研究[J].西部商业评论,2010(1).
-
9陈占彪.《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战略竞争力》,《解放日报》2007年12月31日,第7版.
-
10保罗·哈里斯.《好莱坞翻拍电影捏造"中国入侵"》,《参考消息》2010年5月31日,第8版.
二级引证文献11
-
1张向侠.西安鼓乐研究[J].文艺争鸣,2010(11):140-142. 被引量:3
-
2田富强.创意农业向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演进[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5):216-218. 被引量:5
-
3丁艳.江苏音乐文化产业市场现状分析[J].音乐时空,2014(18):146-147.
-
4张琴.马可·波罗的演绎: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185-190. 被引量:1
-
5马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之反思三题[J].理论导刊,2016(5):78-80. 被引量:3
-
6钱静,耿孝臣.我国文化艺术产业优化发展的检视与构建[J].湖南社会科学,2016(4):141-145. 被引量:1
-
7关红.基于钻石理论的民间艺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湖南包装,2018,33(3):37-39. 被引量:2
-
8林明华,罗环,唐印龙.动漫产业链视角下我国区域动漫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J].四川戏剧,2019(4):15-22. 被引量:2
-
9蔡慧,朱玖莲.文化产业双属性构建探讨--以百家姓和谐城为例[J].龙岩学院学报,2020,38(3):41-46.
-
10韩晗,高洋.文化产业对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型塑机制研究[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0,5(6):31-39. 被引量:2
-
1傅华.提升文化商品的内在价值[J].学习与研究,2007(5):71-72.
-
2李.要科学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J].资料通讯,2001(9):35-36.
-
3张宏伟.文化产业何以形成的理论探讨[J].经济经纬,2009,26(3):13-16. 被引量:6
-
4陈敬贵.文化商品的价值决定及实现[J].环球人文地理,2011(12X):18-19.
-
5孙晓迪.从文化遗产到文化商品——消费社会中太极拳的发展路径探析[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5(8):31-33. 被引量:1
-
6“最美海湾杯”2014青岛市旅游文化商品创意设计大赛获奖名单[J].走向世界,2014,0(42):86-87.
-
7方宝璋,吴松荣.略论文化商品的价值与价格[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8(3):64-67. 被引量:3
-
8严月珺.文化商品的兴起与发展——基于《资本论》视角[J].现代经济信息,2016,0(9):338-338.
-
9张丹枫.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商品[J].考试周刊,2009(17):51-52. 被引量:2
-
10申霞艳.消费社会的文学生产[J].文艺争鸣,2009(2):30-39.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