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个体的对峙与互动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2-162,178-180,共4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5
-
1詹姆斯·斯特雷奇(JamesStrachey).《标准版西格蒙-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全集》中的《文明及其不满》所写的英文扳编者导言[A]..《标准版》第21卷[C].伦敦:The Hogarth Press and Thenstltute of Psycho—,1961.第60页.
-
2.《幻想的未来》[A]..《标准版》第21卷[C].,.第5-6页.
-
3弗洛伊德.《文明及其不满》[A]..《标准版》第21卷[C].,.第89页,第97页,第118页,第122页.
-
4特里林.Freud and the Crisis of Our Cul.lure.Boston:Tile geaeon Press,1955,p86,p34,p43.
-
5见特里林.Sincerity and Authenticity,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2,p35,P163.
-
1鲍磊.人本主义视野下的健全社会[J].博览群书,2008(6):4-8.
-
2肖祥彪.消解社会:文学与社会关系的新变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9(4):116-118.
-
3孙云.论马克思的文明观[J].求是学刊,1983,10(2):8-14.
-
4董进泉.当前历史科学迫切的理论问题——《历史问题》杂志编辑部的一次园桌会议[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3(6):39-42.
-
5杨康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武器——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明观的体会[J].天津社会科学,1982(6):45-53.
-
6刘光民.古典文学与社会科学研究[J].新视野,1996(2):70-71.
-
7吴国群.世纪的回响:鲁迅精神文明观的价值系统[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36-43.
-
8彭祥林.马克思主义与文明[J].天津社会科学,1983(S1):30-35.
-
9贡恰鲁克,德新.论社会认识中文明观与形态观原理的相互关系[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8(5):42-43.
-
10高更生.形容和限制[J].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79,24(6):8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