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波匈事件后美国对东欧新政策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美国对东欧和平演变政策是美苏关系缓和及苏东内部演化的产物 ,其形成与确立经历了一个缓慢而曲折的过程 ,最后由于匈牙利起义的失败 ,促使美国彻底摒弃“解放”幻想 ,在艾森豪威尔政府后期确立了新的外交政策 ,使其成为以后美国历届政府对东欧国家的一项最基本政策。
作者
许加梅
徐林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历史系
暨南大学历史系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3-246,共4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关键词
波匈事件
美国
东欧
解放政策
和平演变政策
分类号
D771.22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86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9
1
.《丘吉尔、杜勒斯、尼赫鲁、艾森豪威尔、戴高乐、肯尼迪关于和平共处和人道主义的言论》[M].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年版.第66页.
2
[美]戴维·霍罗威茨.《美国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从雅尔塔到越战》中译本[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61页.
3
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 Eastern Europe, 1955 -1957, Vol. 25, P.192.
4
NSC5608 and NSC 5608/1, FRUS Vol. 25, PP. 190 -191 and PP. 216-221, respectively.
5
.《艾森豪威尔回忆录:白宫岁月(下)》[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77年版.第77页.
6
FRUS 1955—1957,Vo1.25,P.483.
7
“大胆政策”(A Policy of Boldness)[J].生活(1ife)周刊,1952,:46-46.
8
.《杜勒斯言论选辑》[M].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76页.
9
Townsend Hoopes, The Devil and John Foster Dlles,1953, PP. 17--26.
10
Instruction from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to the Embassy inpoland, March28, 1956, FRUS, 1955-1957, Vol. 25,PP.131 - 134.
共引文献
1
1
赵学功.
核武器与美国对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的政策[J]
.美国研究,2004,18(2):100-115.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186
1
董向荣.
战后美国对韩援助的政策演变及其政治影响:1945~1961[J]
.当代韩国,2003(4):54-58.
被引量:3
2
吕宽庆.
试论19世纪20年代美国对古巴的“熟果”政策[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3):89-92.
被引量:1
3
宋云伟.
论托马斯·杰斐逊的外交政策[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5):121-124.
被引量:4
4
刘越英.
战后初期美苏在日本问题上的斗争[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6):87-90.
被引量:1
5
蔡佳禾.
在远景与渐进之间——美国的和平崛起及其对外部资源的利用[J]
.国际观察,2004(4):1-11.
被引量:1
6
封永平.
从建构主义视角解读美国和平崛起[J]
.学术探索,2004(9):87-92.
被引量:4
7
张晓霞.
从进攻性的心理战到渐进的文化渗透——评冷战初期美国对苏东宣传政策的演变[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41(5):37-42.
被引量:11
8
王晓德.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外交思想探析[J]
.史学月刊,2004(9):78-82.
被引量:2
9
赵学功.
第一次委内瑞拉危机与美英关系[J]
.历史教学,2003(7):19-23.
被引量:7
10
韩莉.
评巴黎和会上的美国对德政策[J]
.历史教学,2003(1):51-5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许加梅,张松华.
冷战时期美国对东欧的“演变”政策与1989年东欧剧变[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4):125-128.
被引量:1
2
房建国.
2001年以来中国的美国外交史研究[J]
.世界历史,2008(3):116-125.
被引量:3
3
许加梅.
波兰事件与美国对波兰政策的演变[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4):132-137.
被引量:1
4
许加梅.
评析冷战时期美国、苏联和东欧国家三角关系[J]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09(5):70-74.
被引量:2
5
孙山亦.
“光谱”的呈现: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东欧国家的政策差别[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1):118-12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
1
王晓德.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美国外交史研究[J]
.史学月刊,2009(2):5-18.
被引量:3
2
王晓德.
中国的美国对外关系史研究[J]
.社会科学战线,2009(6):135-139.
被引量:1
3
后俊.
俄美之争原因分析——关于美国在波兰、捷克部署反导系统[J]
.知识经济,2010(9):170-170.
4
孙山亦.
“光谱”的呈现: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东欧国家的政策差别[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1):118-125.
被引量:1
5
任灵兰.
2011年中国世界史研究述评[J]
.世界历史,2012(3):82-106.
6
刘瑛达.
试析美国早期对外政策性质--以门罗主义主义为例[J]
.决策与信息,2014(20):51-51.
7
王俊生.
中美何以能和平共处?——英德、美苏关系的历史启迪[J]
.国际展望,2016,8(2):132-150.
被引量:2
8
李维杰,刘孝男,桂畅旎.
美国网络保守主义的兴起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3(3):20-26.
被引量:2
1
李芳.
和平演变政策在南斯拉夫的最初实践[J]
.青春岁月,2015,0(9):197-197.
2
张娥.
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泛起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
.环球市场,2016,0(8):187-188.
3
师哲,李海文.
波匈事件与刘少奇访苏[J]
.百年潮,1997,0(2):11-17.
被引量:15
4
羊君.
要认真把中国自己的工作做好——回顾八届二中全会对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发生的事件的思考[J]
.党的文献,1991(4):29-34.
5
陈昕.
苏共二十大与波匈事件对中国反右斗争的影响[J]
.湘潮(理论版),2015(4):12-14.
6
李冬梅.
论20世纪50年代苏共二十大及波匈事件对中国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影响[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17-19.
7
罗珍.
50年代中后期中苏关系演变的实质[J]
.哈尔滨学院学报,1999,21(2):80-82.
8
黄铭.
1956年波匈事件与中国[J]
.人文杂志,1996(1):67-72.
被引量:2
9
康矛召,杨玲.
亲切的回忆[J]
.世界知识,1997,0(8):34-34.
10
宋继和,王淑敏,孙红霞.
论“一国两制”对“和平解放”政策的发展[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69-73.
社会科学战线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