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德育规范和道德评价体系的创新与探索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校是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大学生道德建设落到实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德育规范进行了探索,并尝试构建大学生道德的评价体系。
作者
叶辉玲
林轩春
陈沙麦
郑金福
机构地区
福州大学
福建省教育厅
出处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0-93,共4页
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A02087S)。
关键词
德育
规范
评价
高校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2
参考文献
2
1
林剑.
论评价道德善恶的三个标准及其矛盾与统一[J]
.社会科学研究,1996(1):23-28.
被引量:4
2
许克毅,曹凯松.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1):98-101.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张玉海,李田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模式探微[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2):43-48.
被引量:17
2
杨绍礼,张来君.
论反馈机制在思政工作中的建构与应用[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20(2):50-52.
被引量:2
3
刘东升,王英敏.
思想政治工作效益浅析[J]
.中外企业文化,1996(10):4-5.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1
1
王晋,肖映胜.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性善恶的辩论统一——基于传统人性二元论合理性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8):96-99.
2
路杨.
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J]
.商业经济,2004(8):148-149.
3
傅晓华.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估[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0(10):58-59.
被引量:1
4
江乐园,苏静.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综述[J]
.前沿,2005(11):97-99.
被引量:15
5
黄发友.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社会化问题刍议[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7-11.
被引量:1
6
邱健.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研究综述[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8(3):98-100.
被引量:13
7
蔡汉军.
高校学生工作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7):85-86.
被引量:6
8
严彬.
向图书馆捐赠引起的思考[J]
.四川图书馆学报,1996(5):12-16.
被引量:1
9
崔生祥.
两本帐的背后[J]
.WTO经济导刊,2006(12):71-71.
10
傅晓华.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126-129.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32
1
郭耿玉.
高校德育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兼析高校德育工作低效的缘由[J]
.理工高教研究,2003,22(4):50-52.
被引量:8
2
徐军伟.
高校学生德育评价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J]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5,23(2):18-19.
被引量:5
3
郑礼平,朱珂.
教育现代化条件下高校德育评价体系的改革[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6(3):48-50.
被引量:10
4
欧阳康.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评价体系的建构[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4):98-99.
被引量:10
5
赵新,赵立,殷红舒.
对构建主体性德育评价体系的思考[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2(5):104-105.
被引量:10
6
王开业,吕春雷,郭践识.
对高等学校德育系统评价体系的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19(4):24-25.
被引量:5
7
江乐园,苏静.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综述[J]
.前沿,2005(11):97-99.
被引量:15
8
林奇凯,吴立爽.
论完善和创新大学生思想道德评价体系[J]
.中国成人教育,2006(1):34-35.
被引量:3
9
赵志川,张敬超.
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网络评价系统的设计[J]
.中国教育网络,2006(3):47-48.
被引量:1
10
王克仁,赖传景,连璐,张剑.
德育评价体系设计及评价方法创新研究[J]
.集团经济研究,2006(06X):181-18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9
1
孟蕴华.
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65-66.
被引量:4
2
范晓清,胡宗明.
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评价体系的探讨[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5):42-45.
被引量:2
3
许晓菁.
走出学校道德教育功利性误区的思考[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2):78-81.
被引量:6
4
芦茜,陈炳.
高校学生德育评价改革探索[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3(2):105-108.
被引量:12
5
赵志川,赵素云.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网络评价系统的构建[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7(3):118-121.
6
朱旭.
高职高专语文教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09(5):136-136.
7
丁存霞.
大学德育评价原则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41-242.
被引量:3
8
石文娟.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角色效应探析[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22(10):98-101.
被引量:3
9
田建国.
论大学德育创新[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26(2):1-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2
1
李大健.
人性化 动态化 多元化——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07(11):71-74.
被引量:8
2
王素平.
论高校体育中思想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08(S1):98-99.
3
孟蕴华.
论高校德育的改革与创新[J]
.焦作大学学报,2006,20(3):103-104.
被引量:1
4
文玉花.
经济全球化环境下高校德育的思考[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29(3):139-141.
5
李艳杰.
民办本科高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10(5):30-32.
被引量:2
6
彭启智.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客体[J]
.中国高等教育,2009(8):38-39.
7
徐礼堂.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的建构[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2):199-201.
被引量:3
8
张香艳.
论当前中小学道德评价中的功利性问题——表现、原因及对策[J]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0(1):100-103.
9
丁存霞.
大学德育评价原则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41-242.
被引量:3
10
张玉阳.
对学校道德教育功利性误区的思考[J]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8):186-187.
1
李秀萍.
浅谈学校德育改革的五个着力点[J]
.基础教育参考,2010,1(7):52-54.
被引量:1
2
郑璇璇.
合理的规范有助于个性之花的绽放[J]
.福建教育(综合)(D版),2015,0(4):4-5.
3
史琼,吴闽波.
对构建青少年时期新道德评价体系的若干思考[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0,26(1):148-149.
4
王新民.
以德治国与教师业道德建设[J]
.新疆社会科学信息,2002(2):22-22.
5
郁时全.
论德育过程的优化[J]
.江汉论坛,2000(8):90-91.
被引量:3
6
张少亮.
高中体育教学创新与探索[J]
.考试周刊,2014,0(54):114-115.
7
张闽.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8(3):61-62.
8
刘彤.
浅议新课改下的音乐教育[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09(11):24-24.
9
桑金宝.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观的创新与探索[J]
.基础教育参考,2008(10):58-60.
10
于艳玲,吴同华.
论课程文化的本质特征[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7):78-80.
被引量:1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