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植物类中药辛 甘 苦味的定量判别研究 被引量:30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植物类中药所含元素多寡和该药“味”之间关系的分析 ,建立药物的定量判别方程。方法 :首先检测 10 5味植物类中药 4 2种元素 ,依据《中药学》、《中药大词典》等专著分别选择辛、甘、苦三味的典型药物 ,用Wilks’λ最小化方法从中筛选出对药味有显著性贡献的 11种元素 (P <0 0 1) ,再按照Bayes准则建立“最优”线性判别函数 ,得到辛、甘、苦三味的定量判别函数式 ,并将回判结果与传统的进行比较。结果 :经统计分析 ,三类判别方程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1) ,通过该函数的计算 ,药味与传统药味的符合率为 6 7%。结论 :运用药物微量元素含量判别药物味的方法 ,结束了几千年来依靠使用“口尝”及“推论”药味的历史 。
作者 马威 管竞环
出处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04年第1期22-24,共3页 Studies of Trace Elements and Healt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刘继林.中药性味的研究与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1):1-4. 被引量:15
  • 2.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中药,针灸等专业)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
  • 3王筠默.神龙本草经校正[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 4蒋洪耀,王滕民.药味产生的实验研究[J].基层中药杂志,2000,14(2):6-7. 被引量:3
  • 5竞环.植物类中药四性机理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0,(8):12-12.
  • 6张维玲,王会秋,黄书通.浅议中药五味-化学成分-药物功能三者之间的联系[J].河北医学,1998,4(11):91-91. 被引量:7
  • 7.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中药,针灸等专业)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
  • 8王筠默.神龙本草经校正[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 9李时珍.本草纲目(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 10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词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481.

二级参考文献4

  • 1林启寿.中草药成分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44.
  • 2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第一版[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
  • 3陈锐群,余竹元,张夏英,郑境娟,顾天爵.知母皂甙元是Na~+、K~+-ATP酶的抑制剂[J]生理科学,1982(10).
  • 4曾广植.味觉探讨[J]自然杂志,1980(01).

共引文献19

同被引文献284

引证文献30

二级引证文献25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