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德主义与当代文化批评”笔谈之五 一种资源与两个细节
被引量:1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03年第11期59-61,共3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15
-
1张光芒.再论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J].长城,2003,0(3):202-208. 被引量:4
-
2朱学勤.道德理想王国的覆灭[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
3何怀宏.群体比个人更自私[J].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N],1999—11—16.
-
4康德.形而上学专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
5大卫·休谟.道德原理探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
6莱斯泽克·柯拉柯夫斯基.形而上学的恐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
7拉塞尔·雅各比.回归公共生活[A]..公共性与知识分子[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
8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
9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J].青年杂志,1916,1.
-
10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新青年,1916,(4).
二级引证文献7
-
1赵秦,赵辉.浅谈多丽丝·莱辛与《金色笔记》[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23):93-94.
-
2张光芒.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二)——道德形而上主义的三重境界[J].河北学刊,2004,24(4):181-185. 被引量:10
-
3柴平.基督教伦理与王安忆小说[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3):45-48. 被引量:2
-
4王洪岳.关于新世纪初期道德形而上主义的争鸣及其反思[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1):14-18. 被引量:1
-
5周景雷.一个文学的“李约瑟问题”——我们为什么缺少或遗忘文学性[J].文艺研究,2010(4):23-32. 被引量:1
-
6张永福.去昧·去魅·返魅——从吴组缃小说《菉竹山房》说开去[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8,0(5):61-64. 被引量:2
-
7武善增.“道德形而上主义文学”的精神陷阱——当前学术界“二张”关于启蒙争论之我见[J].河南社会科学,2004,12(2):70-73.
-
1杨海文.“新道德主义与当代文化批评”笔谈之二 “新道德主义”的哲学批评[J].社会科学论坛,2003(11):50-53.
-
2刘士林.“援康德补孔孟”——一个新道德主义者的思路历程[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5(1):13-17.
-
3朱宝信.新道德主义:新世纪中国哲学的新形态[J].江苏社会科学,1997(5):102-107.
-
4李兆勇.海德格尔论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由《存在与时间》导论第一节出发[J].湖北社会科学,2016(4):112-117.
-
5劳承万.“新道德主义与当代文化批评”笔谈之一 当代文化批判中的哲学基础——致《新道德主义》作者的一封信[J].社会科学论坛,2003(11):46-49.
-
6田崇雪.“新道德主义与当代文化批评”笔谈之四 思想的魄力与魅力——读刘士林《新道德主义》[J].社会科学论坛,2003(11):56-59.
-
7施依秀.在西方知识与中国道德之间——新道德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新启蒙理念[J].人文杂志,2004(1):102-105.
-
8韦庆旺,郑全全.意图、名声及申述方式对冒犯者所受责备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6,12(4):368-373. 被引量:2
-
9白家强.浅谈老子哲学中的“有”与“无”[J].西安社会科学,2011,29(1):10-12.
-
10张克政.冯友兰“新理学”道德观论略[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5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