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索》
CSSCI
2003年第6期49-50,共2页
Seeker
参考文献3
-
1宋志伟,徐菊凤,文立玲,宋志伟.乘势而上,探索旅游企业集团化经营发展之路——访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段强董事长[J].旅游学刊,2001,16(1):12-16. 被引量:5
-
2郝索.论我国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与政府行为[J].旅游学刊,2001,16(2):19-22. 被引量:69
-
3王大悟.创新与联合──论21世纪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两大主题[J].旅游科学,2000,14(3):1-4. 被引量:30
二级参考文献1
-
1郝索 陈实.旅游产业发展研究[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共引文献100
-
1刘志林.论新疆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4(1):5-11. 被引量:5
-
2向宏桥,张新平.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的市场营销战略研究[J].生态经济,2004,20(S1):178-182. 被引量:6
-
3饶光明.大西南旅游发展战略:创建旅游经济发展圈[J].商业研究,2002(22):91-95. 被引量:4
-
4丁玄圭.旅游饭店业投资管理思考[J].唐都学刊,2001,17(S1):80-81. 被引量:2
-
5沙爱霞,马正亮.陕西、甘肃、宁夏跨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2):180-183. 被引量:1
-
6彭芳.兴义市旅游管理新模式——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的思考[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4-7. 被引量:1
-
7文斌.民族文化旅游之核心竞争力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7(8):111-112.
-
8黄玲.论县域旅游发展的文化创新[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4):49-51. 被引量:1
-
9甘露,朱应玉.旅游饭店客房产品的个性化创新[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6,13(4):18-19. 被引量:1
-
10陈旭,吴明远,林瑞瑞.基于创新体验的宣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当代经济,2012,29(21):42-4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66
-
1郑耀星.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新路——制订《闽西南五市旅游合作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层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34-37. 被引量:65
-
2黄成林,冯学钢.徽州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人文地理,1999,14(1):62-64. 被引量:26
-
3许宗元.论徽州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J].江淮论坛,1994(4):89-95. 被引量:3
-
4李修松.论皖南古村镇旅游[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6):91-96. 被引量:5
-
5龙梅.试论国内旅游产业的整合之路[J].经济论坛,2004(21):40-41. 被引量:2
-
6丘萍,张鹏,程道品.资源经济学视野下探讨桂林旅游资源开发[J].凉山大学学报,2004,6(4):95-98. 被引量:2
-
7俞金国,王丽华,李悦铮.我国国内客源市场发展潜力量化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100-105. 被引量:16
-
8邓冰,俞曦,吴必虎.旅游产业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6):53-57. 被引量:142
-
9陈玉英.关于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几点认识[J].旅游科学,2000,14(1):28-30. 被引量:15
-
10张立生.旅游业部门结构演进规律及演进模式[J].经济经纬,2005,22(2):120-123.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8
-
1冯德显.河南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3):57-62. 被引量:38
-
2陈秋华,陈伟,曹辉.福建省绿色生态与红色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6,26(6):490-494. 被引量:3
-
3王连球,袁鹏.旅游产业链完善度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国情国力,2009(6):57-60.
-
4赵术开,温兴琦.基于产业整合理论视角的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4):151-155. 被引量:9
-
5方亮.徽文化产业化与黄山旅游经济结合发展研究文献综述[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38-40. 被引量:1
-
6刘佳,赵金金.中国旅游产业结构与旅游产业集聚空间关联与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5(3):40-49. 被引量:15
-
7孙国东.乐山——峨眉山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初探[J].网络财富,2010(16):88-88.
-
8蒋羿,胡尚如.旅游产业整合发展下近郊景区更新规划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19,0(3):75-79.
二级引证文献66
-
1卢冬梅,骆培聪,陈政.福建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限制因素与发展对策[J].菏泽学院学报,2008,30(5):107-111. 被引量:2
-
2王庆生.渑池县旅游产业组织研究[J].经济地理,2006,26(S2):91-94. 被引量:2
-
3崔晓娜.郑汴地区民俗旅游开发浅议[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8):273-274.
-
4王庆生.旅游产业组织问题初探——以渑池县为例[J].中州大学学报,2006,23(1):47-50. 被引量:4
-
5陈亮,张三峰,李济生.河南省旅游产业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3):337-340.
-
6冯德显,翟海国.区域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4):65-70. 被引量:17
-
7罗丽丽.河南省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6):60-63. 被引量:5
-
8赵宗彪.河南红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5):76-79. 被引量:10
-
9罗丽丽,张久铭.中原城市群建设与河南旅游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4):68-70. 被引量:7
-
10李鹏.奥运旅游对河南旅游文化产业的影响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5):168-170. 被引量:3
-
1郑胜华,张芳.浙江省旅游产业整合的现状及其对策[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5(1):73-76. 被引量:5
-
2刘帅,杨洋,解政怡.基于现代物流理念的旅游产业整合[J].科技广场,2014,0(10):214-219. 被引量:6
-
3王奇,陆园.吉林省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整合开发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13):26-27. 被引量:1
-
4一风.双峰并峙[J].中国会展,2004,0(7):21-21.
-
5笪可宁,纪莹,张仕祺.海绵城市建设的PPP融资模式应用对策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4):364-368. 被引量:16
-
6丁芃.中青旅 整合旅游产业链[J].新财经,2008(4):80-81. 被引量:4
-
7代海涛.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5(1):71-72. 被引量:2
-
8周杨,万树.泛长三角旅游产业整合的IMC路径[J].经济问题探索,2013(2):125-128. 被引量:4
-
9郭峦.旅游产业整合相关理论探析[J].商业时代,2009(18):109-110. 被引量:3
-
10练崇潮.景德镇旅游产业整合与构建[J].当代旅游(下旬刊),2011(5):4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