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能源》
1992年第6期42-44,36,共4页
同被引文献47
-
1赵峰华,孙红福,李文生.煤矿酸性矿井水中有害元素的迁移特性[J].煤炭学报,2007,32(3):261-266. 被引量:34
-
2王璞,刘万洙,王东坡.沉积盆地热史研究方法[J].世界地质,1994,13(3):114-119. 被引量:3
-
3唐跃刚,常春祥,张义忠.河北开滦矿区煤洗选过程中15种主要有害微量元素的迁移和分配特征[J].地球化学,2005,34(4):62-68. 被引量:18
-
4曹代勇,赵占芳,黄佩,李严波,魏迎春.基于Oracle9i的中国煤炭特性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矿业,2005,14(6):1-3. 被引量:5
-
5吕晓俭,王桂林.北京地热资源评价方法与信息管理系统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5,22(4):25-27. 被引量:3
-
6郑西来,刘鸿俊.地热温标中的水-岩平衡状态研究[J].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6,18(1):74-79. 被引量:59
-
7陈文敏.中国“煤种资源数据库”[J].洁净煤技术,1996,2(1):55-57. 被引量:1
-
8宋党育,秦勇,张军营,王文峰,郑楚光.西部煤中有害痕量元素的洗选脱除特性[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35(2):255-259. 被引量:14
-
9蔡超,唐书恒,秦勇.煤中有害元素研究现状[J].中国煤炭,2007,33(2):55-57. 被引量:14
-
10白向飞,李文华,陈亚飞,姜英.中国煤中微量元素分布基本特征[J].煤质技术,2007,22(1):1-4. 被引量:61
引证文献3
-
1姚磊华,李竞生,杨桂仙,张壮路,黄国纲,陈遂斋,黄伯儒,刘桂平.平顶山矿区地温信息管理系统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29(2):36-38. 被引量:2
-
2曹庆一,杨柳,钱雅慧,胡银姐.我国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研究进展[J].中国矿业,2022,31(10):9-22. 被引量:2
-
3吴春发,李星.盆地模拟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探开发中应用[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3,24(3):222-22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
-
1谢中强.非机械降温技术在高温热害矿井治理的应用[J].煤矿开采,2009,14(4):88-89. 被引量:5
-
2武斌,曹俊兴,邹俊,黄金宝.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康定小热水地热勘查研究中应用[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33(5):507-510. 被引量:29
-
3刘玉超,邢振祥,李俊,田信民.天津滨海新区浅层地温能开发模拟系统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8X):6874-6876. 被引量:1
-
4郭豪,李燕江,胡启晨,索延帅,乔军强,张建良.高钙烟煤主要特性及高炉喷吹工艺性能综合评价[J].中国冶金,2023,33(10):24-33. 被引量:1
-
5李梦,郭少青,高丽兵,卫贤贤,曹艳芝.煤矸石中有害微量元素的研究进展[J].煤炭与化工,2024,47(10):121-124.
-
1王钧,汪辑安.中国地热资源的分布及类型[J].新能源,1990,12(6):32-41. 被引量:2
-
2曹汝贤.湖南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矿产综合利用,1993(2):31-34. 被引量:2
-
3陈墨香.中国地热资源的分布及其开发利用[J].自然资源,1991(5):40-46. 被引量:30
-
4JohnSass GRCB.美国大盆地地热[J].地热能,2002(1):22-23.
-
5栾光忠,李桂群.胶东温泉地质、地热背景及其控泉构造[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3(1):75-82. 被引量:22
-
6Short,WP,李濂清.美国地热能工业发展趋势[J].新能源,1992,14(10):42-47.
-
7国外混凝土能量吸收技术——利用地热、太阳能以及空气中的能量对建筑物进行供暖和降温[J].上海建材,1998(1):35-37.
-
8熊道锟.开发地下热水的若干问题[J].资源开发与保护,1990,6(2):116-118.
-
9苏逊卿.渭河盆地地热资源概况及应用研究[J].石化技术,2017,24(9):297-297. 被引量:2
-
10张长有,刘德彬.浅谈建筑采暖的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0):323-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