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教师》
2004年第2期4-4,16-19,共5页
Teacher’s Journal
同被引文献25
-
1孙锦茹.考试改革与学习方式转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4):109-110. 被引量:28
-
2刘丽群.从文化传统看中美教育的差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20-124. 被引量:22
-
3杨宁.历史地实践地透视美国教育——读王定华博士《走进美国教育》一书有感[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0):86-90. 被引量:4
-
4姚丽霞,洪明.美国真的处于危险中吗?——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改革主旨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45-150. 被引量:8
-
5陈彬.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5(24):50-52. 被引量:6
-
6杨士虎.我们错在了什么地方?[J].内蒙古教育,2006(6):44-45. 被引量:1
-
7陈敏.中外高校招生制度比较[J].民主,2006(6):16-18. 被引量:3
-
8(美)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 新华出版社, 2004
-
9卢华苓.中美教育比较浅析[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12).
-
10陈献.多元智能评价观下的高校学生评价改革[J].闽江学院学报,2008,29(4):125-128. 被引量:7
引证文献7
-
1朱虹.从培养考生到培养学生的必然选择——改革学校考试制度[J].大家,2010(22):191-192.
-
2叶海燕.国内外经济学科课程考核体系的比较与借鉴[J].中国电力教育,2007(1):100-103. 被引量:2
-
3郭丽君.浅析高等职业院校的个性化教育[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4):91-92. 被引量:1
-
4牛红丹.中美高校入学考试内容和录取方法的比较与思考[J].考试周刊,2008,0(8):1-2.
-
5沈苗.中美两国学校道德教育比较及启示[J].才智,2012,0(5):255-255.
-
6廖英丽.赢在起点,输在终点?——中美基础教育比较述评[J].教育探究,2007,0(4):12-15. 被引量:3
-
7李剑波.浅谈中美教育的差异[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36(S2):357-359.
二级引证文献6
-
1翟仁祥,赵平.“西方经济学”课程考核改革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5(1):20-23. 被引量:4
-
2刘会洲.从基本功看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J].基础教育参考,2010,1(11):31-38. 被引量:1
-
3谢亚萍.浅析技工院校德育工作方式的创新[J].新一代(理论版),2012(10):1-1.
-
4张春勋.基于课程审议的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实践[J].江苏科技信息,2013(9):37-38.
-
5刘琬琳,才宇舟.中美高中教育比较研究[J].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4(5):24-24.
-
6王凯圣.美国与中国儿童时期教育的差异[J].明日风尚,2016,0(16):185-185.
-
1陈平.各有长短:中美教育比较[J].社会观察,2013(10):22-25.
-
2王红.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反思——从中美教育比较获得的一些启示[J].人民教育,2011(9):5-9. 被引量:18
-
3邢怡晨.中美教育比较[J].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2003(1):12-14.
-
4芮火才.“双基”扎实等于“赢在起点”?——从中美教育比较说起[J].福建教育(中学版)(B版),2012(11):24-25. 被引量:1
-
5张晨.理解中西方教育智慧——中美教育比较[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6):231-232.
-
6翁乾明.难觅踪迹的科学类阅读——志与趣:高效科学类阅读的关键——从中美教育比较说起[J].福建教育(中学版)(B版),2012(9):12-15.
-
7沈茂德.教育,我们真的赢在起点了吗?——沈茂德访美散记(二)[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2012(2):23-27.
-
8王红.中美教育比较:我们真的赢在起点了?[J].素质教育大参考,2012(2):15-16.
-
9黄全愈.一个真实的故事——中美教育比较[J].金色年华,2010(10):45-45.
-
10黄全愈.中美教育比较——关于考试与考试制度(上)[J].教育情报参考,2004(4):1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