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非均质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针对胡状集油田胡七南沙三下多油层油藏的特点 ,以流动单元为基本研究单元 ,应用室内多层水驱油试验结果、密闭取心井水淹状况分析、动态监测资料、水淹层测井资料等定性描述剩余油分布 ,结合密网格油藏精细数值模拟技术综合评价剩余油分布 ,研究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对油田开发调整部署及同类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作者
徐文锋
杨丽英
杜振惠
机构地区
中原油田采油五厂
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原油田采油一厂
出处
《国外油田工程》
2004年第1期16-18,共3页
Foreign Oilfield Engineering
关键词
非均质砂岩油藏
高含水期
剩余油分布
密闭取心井
水驱油试验
影响因素
分类号
TE32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0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80
同被引文献
70
1
邓新颖,殷旭东,尹承棣,白群丽,张中顺,李凌云.
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析方法[J]
.断块油气田,2004,11(5):54-56.
被引量:13
2
李贵恩,鹿天柱,李慧.
动态资料在油层早期评价中的应用[J]
.油气井测试,1996,5(1):28-31.
被引量:1
3
王俊魁,朱丽侠,俞静.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水方式的选择[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23(4):84-86.
被引量:18
4
张坚平,孙世茂,据亚明.
玉1块深层稠油油藏压裂增产技术研究与试验[J]
.石油钻探技术,2004,32(4):66-68.
被引量:7
5
崔树清,白君孝,许宝荣,尹淑燕,郑文彬.
岔39断块剩余油分布及开采对策[J]
.石油钻采工艺,2004,26(6):48-50.
被引量:4
6
张昌维.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综述[J]
.内江科技,2005(1):25-25.
被引量:8
7
李卫彬,王丽英,孙庆萍.
特高含水期厚油层细分挖潜方法研究[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1):58-60.
被引量:50
8
孙梦茹.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剩余油分布定量描述[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2):52-54.
被引量:20
9
黄伟岗,郭平,徐艳梅.
剩余油分布地质研究方法[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5,27(3):5-7.
被引量:28
10
荣娜,崔小雷,于会利,郭振海.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胜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
.新疆地质,2005,23(2):187-18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8
1
解金凤.
YJB油田储量动用状况评价及挖潜对策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38(4):127-129.
2
刘吉余,马志欣,吕靖.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现状[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21(3):61-63.
被引量:44
3
陈月明,陈耀武,雷占祥,杜庆军,刘晓艳.
水驱油田高含水期稳产措施宏观决策方法[J]
.石油钻探技术,2007,35(5):1-6.
被引量:12
4
盖德林,刘春天,贾振岐.
注采井间水流优势方向的识别[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31(5):47-50.
被引量:11
5
冯仁鹏,何同均,周兴,乐平,杨建,周双飞.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6):26-29.
被引量:13
6
傅强,冯冲,刘永斗,高翠欣,李淑民,庞宝锐.
刘李庄油田雁107断块沙四段裂缝型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32(4):1-6.
7
赵亮.
萨中油田非主力油层合理驱动压力梯度的确定[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0,29(4):85-88.
被引量:2
8
赵勇,万雪,于晓文.
沈阳油田A区块剩余油潜力分析[J]
.辽宁化工,2016,45(6):823-826.
二级引证文献
80
1
张福玲.
葡北三断块高含水期稳油控水技术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2):52-55.
被引量:2
2
罗举.
纯56块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思路探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2(S1):191-191.
3
李洪生,钟玉龙,李宏丽,关涛,张云峰.
取心研究双河油田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22(2):72-73.
被引量:9
4
柳锦云.
辽河坳陷砂岩油藏饱和压力计算方法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22(3):57-59.
被引量:1
5
李海鹏,邱坤泰,冯文光,李岩,杨宇.
双河油田437断块Ⅱ1-2层系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22(4):52-55.
被引量:4
6
万学鹏,陈龙,宋代文,杨周平,于兴河.
高含水低幅度构造油田剩余油评价及挖潜措施[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32(4):35-37.
被引量:2
7
赵筱艳,杜春龙,任战利,孙栋.
应用地质-动态分析法预测剩余油分布--以华池油田华78区为例[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4):622-626.
被引量:10
8
张雁,冯殿辉.
分流河道储层内微观剩余油分布及影响因素[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5):49-52.
被引量:18
9
初德庆.
牛心坨低渗裂缝性油藏中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实践[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22(6):38-40.
被引量:3
10
贾晓飞,雷光伦,李会荣,王冉冉.
孔喉尺度聚合物弹性微球膨胀性能研究[J]
.石油钻探技术,2009,37(6):87-90.
被引量:20
1
李勇奇,赵卫卫.
鄂尔多斯盆地薛岔地区长6储层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的实验研究[J]
.辽宁化工,2016,45(12):1557-1560.
2
周延军.
不同渗透率级差组合与水驱采收率关系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3):55-57.
被引量:15
3
孟燕,张士诚,高瑞民.
海上稠油砂岩油藏油水合理推进速度试验研究[J]
.石油机械,2014,42(6):57-60.
被引量:1
4
刘喆,崔英怀,杨传宏.
非均质组合模型水驱油试验研究[J]
.吐哈油气,2009,14(1):60-62.
被引量:4
5
薛英桃,蔡娟,于恩军.
文51沙二下油藏合理注采井距论证[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32(8):183-183.
6
Г.,НН,蔡天成.
非均质多油层油藏的一项强采措施[J]
.油气田开发工程译丛,1989(1):10-12.
7
陈晓冬,郑永仙,张庆辉,李国艳,项燚伟.
非均质多油层油藏层系及井网适应性研究——以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田为例[J]
.中国化工贸易,2013,5(10):1-2.
8
王丽华,胡庆霞,花育红,李顺凯,张洪惠.
高含水开发后期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方法探讨[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35(10):69-70.
9
刘国旗,高淑娟,赵爱武,李敬功,赵磊,马春生.
濮城Es_2~下油藏剩余油描述及挖潜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1,24(z1):81-82.
10
王世龙,李小平,王勇.
永宁油田长2储层敏感性及注水可行性分析[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2):42-44.
被引量:1
国外油田工程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