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以学生为本——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以学生为本,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新形势下“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那么,首先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第三要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作者
张安强
机构地区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
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7-87,共1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实效性
“两课”教学
主体意识
高校
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
社会实践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46
1
孙彩霞,梁丽.
网络环境与“两课”教学[J]
.中国林业教育,2007,25(3):65-68.
被引量:1
2
王耀华.
略论高校“两课”教学的实践环节[J]
.安防科技,2006(1):110-112.
被引量:1
3
于清华.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协调问题探讨[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6(1):69-72.
被引量:4
4
徐德刚,王昕秀,卢江.
高校“两课”实效性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
.理工高教研究,2003,22(1):99-101.
被引量:8
5
高春兰.
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24(3):74-76.
被引量:13
6
李武英.
浅谈“两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J]
.沧桑,2007,0(2):155-155.
被引量:1
7
杨名刚.
主体性道德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
.教育探索,2004(8):94-96.
被引量:8
8
杨德广,朱炜.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述略[J]
.现代大学教育,2004,20(4):1-6.
9
韩美兰,吴俊清.
高校德育主体教育模式基本特征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4(5):61-62.
被引量:8
10
朱春英.
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7(3):41-45.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8
1
徐坚.
转型期政治经济学教学理念的变革[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4,20(S1):188-190.
被引量:1
2
杨华,柯奔,庄兴忠.
“两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4(2):112-115.
被引量:4
3
党建强,牛连华,芦培勇.
谈以人为本的德育观[J]
.教学研究,2005,28(4):306-309.
被引量:1
4
刘婷,周尚万,李若衡.
陶行知“六个解放”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J]
.中国电力教育,2008(2):146-147.
被引量:1
5
唐连凤,李建民.
高师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化改革理性思考[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5):81-83.
被引量:8
6
陈正群.
以学生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实效[J]
.教育探索,2011(6):69-70.
被引量:3
7
黎远波,单怡.
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实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
.煤炭高等教育,2021,39(4):65-72.
被引量:3
8
刘丽君,刘传平,任世存,王锋.
论互动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6):44-4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乔丹丹.
独立学院“两课”教育“启发、探究、交互”三维教学模式的构建[J]
.传承,2010(18):80-83.
被引量:2
2
徐兴华.
新教改背景下提高“政治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路径思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3):104-106.
被引量:1
3
武学志.
浅议高校“两课”教学改革[J]
.科技信息,2008(16):185-185.
4
刘运喜.
论树立德育生态理念[J]
.前沿,2010(5):120-124.
被引量:5
5
崔寅.
试论商科院校“两课”教育的实效性[J]
.商场现代化,2010(17):185-185.
6
李冉.
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研究[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0(13):54-55.
被引量:2
7
祁麟.
如何构建高校“两课”教学和谐课堂[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7(2):23-24.
8
余守萍.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两课”教学工作研究[J]
.科教文汇,2010(24):3-4.
9
乔丹丹.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5):122-124.
被引量:3
10
华春芳.
陶行知“六个解放”思想在中职营销类课程中的应用[J]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6):78-79.
被引量:1
1
马宝娟.
对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
.林区教学,2005,0(6):49-49.
2
刘亚萍.
略论新时期中学政治教师的素质[J]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3):66-66.
3
刘桂琴.
浅谈小学语文主体性教学[J]
.吉林教育(教研),2007(3):30-30.
4
胡玉萍.
浅谈如何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J]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2):45-45.
5
华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新探[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1):16-17.
被引量:1
6
时路,张宗良.
21世纪中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5-57.
7
刘荣艳.
新课程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J]
.东西南北(教育),2012(3):161-161.
8
段福君.
德育必须增强实效性[J]
.云南教育,2002(1):19-21.
9
李惠信.
教育要肩负起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J]
.昌潍师专学报,1996(2):1-6.
10
刘永芹.
浅谈对小学生校园生活的情感教育[J]
.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11(5):126-126.
中国高教研究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