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解释学视角看马克思文本研究——兼评解读马克思的两种学术取向
被引量:
21
An Explanative Review on the Study of Marx's Work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解释学视角出发 ,分析和评论了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两种学术取向。通过对文本研究中“解释学处境”的揭示 ,否定了“以文本为本位”研究的可行性 ;基于对文本意义客观性和解释合理性的澄明 ,为马克思文本解释的有效性原则作了辩护 ;认为应该从“返本”与“开新”
作者
杨学功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6-31,共6页
Academic Research
关键词
解释学
马克思
文本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222
引证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37
参考文献
3
1
张一兵,胡大平.
从本真性到中国特色:马克思哲学研究的“解释学”转向[J]
.江海学刊,2003(1):34-40.
被引量:17
2
杨学功.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的解释——解释学方法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研究中的运用[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1):65-72.
被引量:20
3
聂锦芳.
目前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史论关系问题省思[J]
.哲学动态,2002(9):6-11.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杨学功.
“回到马克思”——从哲学观的视角看[J]
.哲学研究,2000(4):34-37.
被引量:13
2
吴晓明.
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J]
.天津社会科学,1999(6):16-21.
被引量:26
3
《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总目[J]
.中国社会科学,2001(6):198-200.
被引量:6
4
霍克海默.《霍克海默集》[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第51页.
5
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上卷),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267、280、282、369页.
6
孙伯铵.《探索者道路的探索》,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初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新版.
7
新版绪论和附录《孙伯铵教授哲学思想访谈录》
8
《列宁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38页.
9
《马克思说的是自己的话吗?》(四)[J].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1998,(3).
10
欧阳康.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几个前提与方法问题[J]
.江汉论坛,2000(8):35-38.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44
1
廖述务.
文学客观阐释论的路径及限度[J]
.文艺争鸣,2021(12):75-81.
2
王遂敏.
马克思哲学文本研究的方法论省思[J]
.襄樊学院学报,2004,25(4):30-33.
3
彭启福,胡梅叶.
“实践—文本”诠释学: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理范式[J]
.江海学刊,2004(5):45-48.
被引量:5
4
吴朝阳.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如何可能?——近年来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逻辑路径述评[J]
.兰州学刊,2004(5):55-57.
5
臧运发.
日本文学研究的文化视野[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6):88-91.
被引量:4
6
陈治国,洪汉鼎.
2003:诠释学与中国[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9.
被引量:5
7
龚秀勇.
论文本学方法[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9-52.
被引量:4
8
胡梅叶.
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与人的生活方式的变化[J]
.巢湖学院学报,2005,7(2):5-8.
被引量:1
9
杨学功.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趋向——近两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前沿热点问题评述[J]
.河北学刊,2005,25(4):35-42.
被引量:1
10
白刚,张荣艳.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多维透视[J]
.高校社科动态,2006(6):18-23.
同被引文献
222
1
邹诗鹏.
当代哲学的本体论转换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J]
.江海学刊,2001(2):96-102.
被引量:15
2
王金福.
从解释学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J]
.哲学动态,2000(10):16-19.
被引量:5
3
王金福.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解释学反思[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4):15-21.
被引量:15
4
李荣海.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从“同中有异”向“异中求同”的转化[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1):15-20.
被引量:2
5
刘放桐.
当代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J]
.天津社会科学,1999(6):4-10.
被引量:40
6
吴晓明.
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J]
.天津社会科学,1999(6):16-21.
被引量:26
7
胡大平.
重新阐释马克思的三个理论模式[J]
.江苏社会科学,1998(3):87-93.
被引量:6
8
杨耕,张立波.
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J]
.哲学研究,1998(9):12-19.
被引量:16
9
周蔚华.
价值中立论批判[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1,5(3):80-87.
被引量:21
10
李金.
为“价值中立”辩护[J]
.社会科学研究,1994(4):58-63.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
21
1
陈治国,洪汉鼎.
2003:诠释学与中国[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9.
被引量:5
2
刘化军.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问题研究评述[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1):9-13.
3
郝立新,张伟.
近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2):83-90.
4
刘化军,郭佩惠.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问题研究述评[J]
.桂海论丛,2005,21(2):22-24.
5
杨学功.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趋向——近两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前沿热点问题评述[J]
.河北学刊,2005,25(4):35-42.
被引量:1
6
杨学功.
路径选择的依赖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面临的几个公共问题[J]
.学术研究,2007(1):5-11.
被引量:3
7
王浩斌,王飞南.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实践基础及其理论建构[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32-36.
被引量:3
8
朱荣英.
“无意的误解”抑或“有意的歪曲”?——当代马克思文本学研究的误区及其超越[J]
.天中学刊,2007,22(3):41-44.
被引量:3
9
王浩斌,王飞南.
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国内研究述评[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22(5):70-73.
10
王浩斌,王飞南.
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国内研究述评[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2):52-56.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徐震.
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一个误区——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多样化和共识问题[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5.
2
李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MEGA2)初探[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2):30-34.
3
胡刘.
学术性与现实性: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双重维度及其统一[J]
.教学与研究,2007(8):47-53.
被引量:2
4
王浩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三大理论创新[J]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7,15(4):61-65.
被引量:1
5
盛丹艳.
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哲学)[J]
.学术月刊,2008,40(1):154-155.
6
王浩斌,王飞南.
理论的创新 抑或是创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三大理论创新特点[J]
.宜宾学院学报,2008,8(2):6-9.
被引量:2
7
朱荣英.
论文本视域与问题视域的实践整合——当前马克思主义文本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4):28-34.
被引量:18
8
王浩斌,王飞南.
试论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的历史定位[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1-5.
9
柳礼泉,张红明.
马克思研究:“解读”,还是“解构”——中国马克思学研究中的一个“反思”课题[J]
.学术论坛,2008,31(10):1-4.
10
朱荣英.
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当代立场——兼论詹姆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观的实质与特点[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42-46.
1
邵长春.
从解释学视角看塑造论哲学[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9(4):62-64.
2
欧阳英.
关于马克思文本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学术论坛,2003,26(6):1-5.
被引量:3
3
孙民,常彩霞.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个困境[J]
.新东方,2014(1):13-18.
4
张宇燕.
“见义”与“勇为”[J]
.读书,1996,0(7):73-75.
被引量:3
5
骆天银.
论实用主义的基本精神[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73-79.
被引量:1
6
顾红亮.
孔子儒学的他者哲学维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5):46-50.
被引量:3
7
陆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J]
.重庆社会科学,2009(12):10-13.
被引量:1
8
刘悦笛.
百年中国美学反思的“再反思”两题[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5(1):6-8.
被引量:2
9
卢珊珊.
版本考据在马克思文本研究中的运用及其意义──以《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58-61.
10
林安梧.
马浮经学的本体诠释学[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2):35-41.
被引量:1
学术研究
2003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