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在对话中建设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论中西文论对话的基本原则及其具体途径
被引量:
24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Discourse by Conversation--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the Specific Way of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话理论是当前我国文艺学建设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只有通过中西文论的对话 ,我们才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话语体系。进行异质文论的对话首先应该掌握“话语独立”和“平等对话”两条基本原则。中西异质文论对话主要有以下四种具体途径与形态 ,即“不同话语与共同话题”、“不同话语与相同语境”、“话语互译中的对话”和“范畴交错与杂语共生”。
作者
曹顺庆
支宇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8-143,共6页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关键词
对话理论
文论话语
对话原则
对话途径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251
同被引文献
215
引证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96
参考文献
14
1
支宇.对近年来有关“失语症”讨论的再讨论[A].中外文化与文论:第8辑[C].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2
曹顺庆.
中西诗学对话:现实与前景[J]
.当代文坛,1990(6):21-25.
被引量:5
3
乐黛云.中西诗学对话的必要性与可能性[J].中国比较文学,1993,(1).
4
乐黛云.中西诗学对话中的话语问题[A]..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学[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
5
曹顺庆.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J]
.中国比较文学,1995(1):18-40.
被引量:85
6
曹顺庆,李思屈.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及其方法[J]
.文艺研究,1996(2):12-21.
被引量:112
7
曹顺庆,吴兴明.
替换中的失落——从文化转型看古文论转换的学理背景[J]
.文学评论,1999(4):69-80.
被引量:45
8
肖薇,支宇.
从“知识学”高度再论中国文论的“失语”与“重建”——兼及所谓“后殖民主义”批评论者[J]
.社会科学研究,2001(6):134-138.
被引量:10
9
舞论:第六章[A].曹顺庆.东方文论选[C].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10
铃木修次.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M].北京:海峡文艺出版社,1989.200.
二级参考文献
6
1
高楠.
中国文艺学的转换之根及其话语现实[J]
.社会科学辑刊,1999(1):128-134.
被引量:13
2
曹顺庆,吴兴明.
替换中的失落——从文化转型看古文论转换的学理背景[J]
.文学评论,1999(4):69-80.
被引量:45
3
董学文.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进程思考[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2):216-222.
被引量:17
4
曹顺庆.
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
.文艺争鸣,1996(2):50-58.
被引量:471
5
曹顺庆,李思屈.
再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J]
.文学评论,1997(4):43-52.
被引量:78
6
曹顺庆,李天道,支宇,张荣翼,邓时忠.
汉语批评:从失语到重建(笔谈)[J]
.求索,2001(4):96-97.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251
1
时光.
史与思:中国文论“失语症”考论[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4(2):380-396.
2
高玉.
文论“话语”理论评析[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3):207-213.
3
李天鹏.
萧红再批评:中国古代文论“诗穷而后工”的当代时效性[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3):169-181.
4
翟鹿.
再论变异学几个基础问题——答程培英博士的质疑[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9(3):364-380.
5
芦思宏.
从《文心雕龙》“通变”观看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发展[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9(3):89-98.
6
段吉方.
文论“失语症”与当代中国文论的价值重估、原创推动[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9(3):1-9.
7
李涯.
比较文学学派流变与双重范式转型[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9,0(2):14-24.
8
陈沁云.
“神用象通”与“Einbildungskraft”——刘勰与康德想象力理论比较[J]
.中国美学研究,2023(1):76-97.
9
姚孟泽.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概念之谜[J]
.文艺理论研究,2022(3):110-119.
被引量:5
10
刘泽华.
主体性的焦虑:学术反思浪潮下的时代症候[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2(1):99-116.
同被引文献
215
1
朱立元.
走自己的路──对于迈向21世纪的中国文论建设问题的思考[J]
.文学评论,2000(3):5-14.
被引量:102
2
生安锋.
后殖民性、全球化和文学的表述——霍米·巴巴访谈录[J]
.南方文坛,2002(6):35-38.
被引量:14
3
李庆本.
宇文所安:汉学语境下的跨文化中国文学阐释[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0(4):14-21.
被引量:14
4
罗宗强.
古文论研究杂识[J]
.文艺研究,1999(3):111-121.
被引量:61
5
王晓路.
术语的困惑──西方汉学界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述评[J]
.文艺理论研究,1999(4):87-93.
被引量:14
6
曹顺庆,吴兴明.
替换中的失落——从文化转型看古文论转换的学理背景[J]
.文学评论,1999(4):69-80.
被引量:45
7
王文宏.
对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思考[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1(3):117-118.
被引量:1
8
刘保忠,古风.
是谁在“转换”──再谈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0(3):78-82.
被引量:8
9
郁沅.
《文心雕龙》“风骨”诸家说辩正[J]
.文艺理论研究,1998(6):86-91.
被引量:7
10
党圣元.
传统文论范畴体系之现代阐释及其方法论问题[J]
.文艺研究,1998(3):12-21.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24
1
Cao,Shunqing Sichuan University Shi,Song Minzu University.
The Variation Theor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the Cross-Civilization Studies[J]
.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11(1):5-26.
2
曹顺庆.
中国文论话语及中西文论对话[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8(1):123-130.
被引量:40
3
曾智,薛祖辉.
思想、制度与理论的契合——巴赫金对话理论之于和谐文化建设适洽性的论证[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2):54-55.
被引量:1
4
邱明丰.
从变异学审视平行研究的理论缺陷[J]
.求索,2009(3):192-194.
被引量:2
5
曹顺庆,杨一铎.
立足异质 融会古今--重建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综述[J]
.社会科学研究,2009(3):166-174.
被引量:13
6
万资姿.
对话·和谐·审美——当代人类自觉符号设计需要坚持的几个原则[J]
.理论学刊,2009(7):72-77.
7
魏瑾.
中国传统文论术语的民族文化特征与译介策略[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11(1):114-119.
8
张万敏.
关于“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的讨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七届年会侧记[J]
.东方丛刊,2010(3):115-125.
9
童真,张良.
“西方文论中国化”的现实处境与应对策略[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149-151.
10
魏建刚,赵贵旺.
为中国特色翻译学辩护[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4(2):88-9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96
1
时光.
史与思:中国文论“失语症”考论[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4(2):380-396.
2
寇淑婷,林天娇.
文学的他国化: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到《蛇性之淫》[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2):217-226.
3
曹顺庆,董智元.
世界文学的起源与文明互鉴的意义[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2):1-28.
被引量:2
4
李天鹏.
运思·言说·意义生成·阐释方式——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话语体系[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1):70-83.
被引量:2
5
刘颖.
《文心雕龙》英译六十年:生成、传播与经典化[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4).
被引量:1
6
芦思宏.
从《文心雕龙》“通变”观看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发展[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9(3):89-98.
7
傅敬民,刘金龙.
中国特色应用翻译研究的特色问题[J]
.外国语,2021,44(2):80-85.
被引量:14
8
汪一辰,方国武.
《淮南子》美学化历程考论——兼论中国古典资源美学转化的两大基本范式[J]
.中国美学,2024(1):126-138.
9
林佳锋.
总结、比较与致用——“风骨”范畴四十年研究路径探析[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2):86-91.
10
汪一辰.
中国美学“双峰”后的对话理想——朱光潜、宗白华并称之形成及其学术史意义[J]
.华中学术,2023(2):55-64.
1
史忠义.
泛对话原则与诗歌中的对话现象[J]
.外国文学研究,2001,23(3):15-21.
被引量:5
2
牛海涛.
辞赋创作理论研究——以刘勰“摹体说”为视角[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12):77-79.
3
马智捷.
《文心雕龙·原道》的文辞观与现象学审美观比较研究[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6(1):82-91.
4
马伶,赵炎秋.
探寻经典童话魅力——解读安徒生与儿童的对话途径[J]
.湖湘论坛,2009,22(6):68-71.
5
王艳凤.
全球化背景下比较文学发展的趋势——对话[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1):62-65.
6
Cao,Shunqing Sichuan University.
The Discourse of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and the Dialogue between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and Chinese Literary Theory[J]
.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07(2):31-47.
被引量:2
7
崔曼莉.
生存还是生活[J]
.爱情婚姻家庭(下旬),2013(7):72-72.
8
吕红娟.
雨中忆[J]
.北方作家,2007,0(4):24-24.
9
考拉小巫.
坚持十年后,你会发现不同[J]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下),2014(6):60-60.
10
潮流与共[J]
.今古传奇(故事版),2014(7):107-107.
社会科学研究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