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两种传统——从20世纪初的一场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争谈起
被引量:18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9-35,共7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6
-
1葛兰西.《狱中札记》[M].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84页.
-
2柯尔施.《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A]..《马列主义研究资料》:第3辑[C].,1983年..
-
3科拉科夫斯基,1978年.《马克思主义主流》第3卷,牛津出版社,第101页.
-
4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205页.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
-
6普列汉诺夫,1965年.《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三联书店.
共引文献589
-
1庄仕文,李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15-17.
-
2王江燕.民主政治建设与公共权力监督[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11-14. 被引量:2
-
3戈钟庆.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42-45.
-
4丁大同.社会与国家对人伦生活生成的影响[J].天津社会科学,2004(4):44-47.
-
5周新城.经济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J].经济经纬,2004,21(4):1-4.
-
6杨学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观念[J].哲学研究,2003(2):8-10.
-
7王岩.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重构[J].哲学研究,2003(3):10-14. 被引量:12
-
8陆剑杰.马克思哲学中人文关怀维度的“解蔽” 要靠对它的实践论的正确解读[J].哲学研究,2003(3):35-37. 被引量:5
-
9张玉存.中国古代“为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集体观之比较[J].理论学刊,2002(6):113-115. 被引量:4
-
10毛健.论经济增长中的跳跃发展规律[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4):15-1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86
-
1张文喜.历史唯物主义岂能谋取神学的支持——对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的批评[J].学术月刊,2004,36(7):14-20. 被引量:3
-
2托马斯.李旭特,赵阳.德国犯罪理论体系概述[J].政法论坛,2004,22(4):50-56. 被引量:23
-
3何怀远.寻求“自然”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空间——奥康纳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学批评[J].南京社会科学,2004(12):20-25. 被引量:6
-
4何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问题与视野[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1):27-33. 被引量:21
-
5赵凌云.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5(1):4-7. 被引量:4
-
6吴家华.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4):7-11. 被引量:5
-
7黄浩.全球化的悖论[J].重庆社会科学,2005(8):37-41. 被引量:1
-
8徐民华,王增芬.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4):39-43. 被引量:10
-
9郇庆治.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研究述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7(4):89-96. 被引量:23
-
10黄浩.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的辩证统一[J].东南学术,2005(6):33-3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18
-
1邱水江.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J].知识经济,2008(7):50-51.
-
2李长成.合理性与合法性: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路径[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6(1):251-259. 被引量:1
-
3何萍.论“回到马克思”现象[J].学习与探索,2004(5):1-5. 被引量:12
-
4何萍.辩证法的辩论与人的研究[J].江海学刊,2005(5):62-68. 被引量:1
-
5何萍.论构建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源[J].学术月刊,2006,38(9):20-26. 被引量:2
-
6李长成.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1):23-27. 被引量:1
-
7杨学功.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J].理论视野,2008(4):16-19. 被引量:1
-
8邵栋豪.从明文到明确:语词变迁的法治意义 Beling构成要件理论的考察[J].中外法学,2010,22(2):214-226. 被引量:9
-
9胡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哲学论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4):16-19. 被引量:1
-
10吴昱.史论结合 紧扣时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再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76-7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4
-
1郭建斌.美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反思[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9(2):114-122.
-
2颜旭.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基于研究视角的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6):44-50. 被引量:4
-
3徐羿,周亦嘉.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生态实践观[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3(1):89-91.
-
4梁苗.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过程的评析[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4(1):273-279.
-
5涂亚峰.三十年来武汉大学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8(1):311-319.
-
6张彬.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J].黑龙江史志,2014(5). 被引量:1
-
7郝立新,张伟.近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2):83-90.
-
8杨金海.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的现状和未来[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7(3):58-64. 被引量:10
-
9杨学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趋向——近两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前沿热点问题评述[J].河北学刊,2005,25(4):35-42. 被引量:1
-
10连振隆,连振波.国家论述力:中国和平崛起的精神动力[J].甘肃社会科学,2005(6):26-29.
-
1何萍.文化哲学视野中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J].学术研究,2010(7):1-12. 被引量:1
-
2傅德本.“一分为二”评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2,22(4):37-38. 被引量:4
-
3薛富兴.心与理──程朱理学悲剧命运的个案透视[J].孔子研究,2000(2):87-92. 被引量:2
-
4《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一书出版[J].现代哲学,2009(3):7-7.
-
5柯雁.《哲学论争》一书即将出版[J].哲学研究,1980(10):43-43.
-
6李毓章.20世纪中国的费尔巴哈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3(4):77-84. 被引量:3
-
7李荣亮.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解读[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6(2):79-81.
-
8陈晏清,温克勤.论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4):32-38.
-
9韩树英.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评《杨献珍哲学思想通论》[J].哲学动态,2009(7):102-104.
-
10唐明贵.近50年来中国重大哲学问题论争概述[J].河南社会科学,2002,10(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