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2003年第5期80-82,共3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二级参考文献21
-
1陈昌远.商族起源地望发微——兼论山西垣曲商城发现的意义[J].历史研究,1987(1):136-144. 被引量:21
-
2王玉哲.商族的来源地望试探[J].历史研究,1984(1):61-77. 被引量:25
-
3傅宪国.试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石钺[J].考古,1985(9):820-833. 被引量:31
-
4高天麟,张岱海.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0(1):18-31. 被引量:85
-
5徐殿魁,王晓田,戴尊德.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东区、中区发掘简报[J].考古,1980(2):97-107. 被引量:38
-
6张岱海,高彦.晋南二里头文化遗址的调查与试掘[J].考古,1980(3):203-210. 被引量:19
-
7苏秉琦.略谈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在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学术讨论会上的一次发言提纲[J].文物,1978(3):40-42. 被引量:42
-
8广东曲江石峡墓葬发掘简报[J].文物,1978(7):1-15. 被引量:69
-
9夏鼐.我国古代蚕、桑、絲、绸的历史[J].考古,1972(2):12-27. 被引量:77
-
10李仰松,严文明.洛阳王湾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61(4):175-178. 被引量:61
共引文献226
-
1李旻.有此冀方:三代空间传统中的晋南与冀州[J].三代考古,2023(1):127-147.
-
2席乐.聚焦郑州:关于二里头文化向二里岗文化过渡的讨论[J].三代考古,2023(1):86-99.
-
3贺俊.关于二里头文化类型划分的若干思考[J].三代考古,2021(1):231-259.
-
4江昊然.夏商之际郑州商城与望京楼城邑族属问题刍议[J].洛阳考古,2023(3):61-69.
-
5吴卫红,辛宇.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历史、问题与趋势(一)[J].南方文物,2023(1):28-41.
-
6李怀印.追迹华夏之初——古史书写中的想象与真实[J].开放时代,2021(5):70-88. 被引量:2
-
7曹艳峰,韩军青.运城盆地全新世时期的野火活动与生态环境演变[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2):125-129. 被引量:3
-
8吴生道.浅谈龙的起源[J].中原文物,2000(3):24-32. 被引量:5
-
9乔治忠.王国维“二重证据法”蕴义与影响的再审视[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31-140. 被引量:29
-
10李宏飞.不仅仅属于一个人的历史——读《考古学家邹衡》[J].南方文物,2012(4):179-182.
同被引文献75
-
1王绍武.夏朝立国前后的气候突变与中华文明的诞生[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1(1):22-25. 被引量:12
-
2王玉哲.商族的来源地望试探[J].历史研究,1984(1):61-77. 被引量:25
-
3林祥庚.商非东夷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3):94-99. 被引量:2
-
4王清.大禹治水的地理背景[J].中原文物,1999(1):32-40. 被引量:22
-
5程德祺.夏为东夷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6(4):17-23. 被引量:5
-
6徐旭生.1959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J].考古,1959(11):592-600. 被引量:157
-
7徐中舒.殷商史中的几个问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2):108-112. 被引量:24
-
8秦中行.秦郑国渠渠首遗址调查记[J].文物,1974(7):33-38. 被引量:9
-
9逄振镐.略论东夷文化的基本特点[J].管子学刊,1996(3):30-36. 被引量:7
-
10张弓.中国古代的治水与水利农业文明——评魏特夫的“治水专制主义”论[J].史学理论研究,1993(4):17-31. 被引量:7
引证文献5
-
1林有盛,加毛太.大禹故里新说[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1):107-110. 被引量:1
-
2王绍武,闻新宇,黄建斌.五帝时代(距今6-4千年)中国的气候[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26(2):5-13. 被引量:11
-
3石荣伦.东夷文化研究综述[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2):52-56.
-
4李艳洁.近二十年来大禹神话研究现状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1(3):77-79.
-
5韩梅,梁贞堂.治水成就了古代中国的辉煌[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22,13(2):22-2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3
-
1郭剑英,邱云志.古蜀王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6):81-83.
-
2王恒松,黄春长,周亚利,庞奖励,査小春,顾洪亮,周亮.关中西部千河流域全新世古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42(3):390-401. 被引量:28
-
3吴文祥,房茜,葛全胜.中国龙山时代(5.0~4.0kaBP)气候变化[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3,33(6):129-137. 被引量:9
-
4冯力威,吴克宁,查理思,鞠兵,王文静.仰韶文化遗址区古土壤色度特征及其气候意义[J].生态环境学报,2015,24(5):892-897. 被引量:16
-
5陈永强,钟巍,谭玲玲,魏志强.西风区湖泊沉积物中砷元素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以新疆巴里坤湖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7(6):83-90. 被引量:2
-
6陈莎,刘倩,贾玉连,陈鑫鑫,王传胜,万智巍,洪祎君,冷雪,王昕梅,曹向明,彭学敏,王野乔.气候环境驱动下的中国北方早期社会历史时空演进及其机制[J].地理学报,2017,72(9):1580-1593. 被引量:3
-
7屈谱.《史记·五帝本纪》所见的权力更替[J].红河学院学报,2020,18(6):119-122. 被引量:1
-
8余永红.陇东南民居的区域文化特征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1,41(4):26-36.
-
9何友成,杭露,周淳宇,李思汉,袁建业.象思维视角下治水思想对泻剂结肠辨治的启发[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2(10):1715-1719. 被引量:2
-
10葛利花,朱超,安静平,王振祥,靳桂云.城子崖遗址植硅体反映的生业经济模式[J].人类学学报,2022,41(5):883-898. 被引量:4
-
1曲波(词),卞留念(曲).大禹治水[J].新校园(阅读版),2013(10).
-
2佚名.历史的礼物[J].廉政瞭望,2007(1):56-56.
-
3晶子.我的国际男友[J].跨世纪(时文博览),2009(9):20-21.
-
4罗晓东.道德建设与治国安邦[J].理论与当代,2002(4):18-19.
-
5牛锋.太阳村[J].音乐教育与创作,2009(6):80-80.
-
6及时清理情绪垃圾[J].职场,2013(11):59-59.
-
7石佳能.侗族神话初探[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2(4):29-34. 被引量:1
-
8王客.“华夏”和“九州”[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20(2):128-128.
-
9马湘贤,陕成义.回顾过去 成绩令人鼓舞 展望未来 仍需艰苦努力[J].甘肃民族研究,2001(2):30-32.
-
10曹大明.从“蛮左/夏人”、“土家/客家”到“土家族/汉族”——长阳族群关系变迁研究(下)[J].铜仁学院学报,2015,17(6):50-5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