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康有为的科学观
被引量:
3
A Tentative Discussion of Kang Youwei's Conceptions of Scienc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勾画了康有为从传统科学观走向近代科学观的历程,阐述了他对科学知识的认知、自然观的思辨及方法论思想的形成。并从整体上对其进行了客观评价,认为他的科学观从民主和科学两方面开辟了中国思想界、文化界走向近现代化的先河,开辟了中国启蒙运动的道路,在中国近代科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
马金华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9-83,共5页
Fujian Tribune
关键词
康有为
科学观
演变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7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8
1
樊洪业.
从“格致”到“科学”[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8,10(3):39-50.
被引量:65
2
康有为.《康南海自缟年谱》[A]..《戊戌变法》(四)[C].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15页.第115-116页.第118页.第117页.
3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M].人民出版社,1894年.第499页.
4
单演义.《康有为西安》[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93页.
5
.《康有为全集》第三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584页.
6
康有为.《“学艺”与“自强”-致各埠学生函》[A]..《中国近代文学研究》[C].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69-270页.
7
许良英译.《爱因斯坦文集》(一)[M].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574页.
8
康有为.《物质救国论》[M].台北宏业书局,1976年.第34页.
共引文献
67
1
郭静.
学术与政治之间:《科学》杂志与“科学救国”思潮的建构与传播[J]
.未来传播,2021,28(2):31-36.
2
罗志田.
走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五四前后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一例[J]
.近代史研究,2000(3):59-94.
被引量:49
3
胡逢祥.
科学与人文之间——关于现代史学建设路向的一点思索[J]
.史学理论研究,2003(3):113-122.
被引量:4
4
李醒民.
“五四”先哲的睿智:对科学和民主要义的洞见(上)[J]
.学术界,2001(3):7-22.
被引量:11
5
崔云昊,陈云彦.
“矿物”词源再考[J]
.中国科技史料,1993,14(3):76-84.
被引量:2
6
张亚群.
废科举与学术转型——论清末科学教育的发展[J]
.东南学术,2005(4):47-52.
被引量:7
7
尤小立.
现代中国科学派科学主义倾向的自我解构——以任鸿隽的科学理念为解读中心[J]
.江苏社会科学,2006(5):181-187.
被引量:2
8
龚郭清.
论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孔教”构思[J]
.天津社会科学,2006(6):129-135.
被引量:2
9
章清.
“采西学”:学科次第之论辩及其意义——略论晚清对“西学门径”的探讨[J]
.历史研究,2007(3):107-128.
被引量:10
10
张帆.
近代“格致学”的传播与辨义[J]
.学术研究,2007(10):99-10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32
1
胡波.
岭南文化与孙中山的致思途径[J]
.开放时代,1996(6):87-90.
被引量:2
2
刘善章.
“康有为与中国近代化学术讨论会”在青岛召开[J]
.孔子研究,1996(4):47-47.
被引量:1
3
何志慧.
晚清经世致用思潮对康有为早期思想的影响[J]
.学术研究,1988(5):60-64.
被引量:3
4
梁宗华.
论康有为公羊学及对儒学发展的意义[J]
.宁夏党校学报,2001,3(1):50-53.
被引量:1
5
喻大华.
晚清文化保守思想家与近代儒学的新陈代谢[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0(3):86-91.
被引量:3
6
[法]于连.圣人无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94.
7
朱永新.“文化立国”应上升为国家战略[N].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3-10.
8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庞朴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375-376.
9
[法]利科.历史和真理EM3.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36.
10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引证文献
3
1
蔡海榕.
中国近代科学中的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形成的地域文化因素——试论吴越文化与岭南文化对中国近代科学精神气质的影响[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3):34-39.
被引量:3
2
杨竞业.
论“文化统战”概念[J]
.甘肃理论学刊,2012(2):20-25.
被引量:2
3
刘星.
清末民初东传科学与康有为今文经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人文天下,2016(3):13-2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伦蕊.
创新文化、科学精神与城市技术人才吸聚力[J]
.科学学研究,2009,27(2):170-175.
被引量:16
2
柯丽敏,蔡海榕.
当代长三角科技创新模式及其文化底蕴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0):183-185.
被引量:2
3
孙军.
近年来文化统战问题研究综述[J]
.大连干部学刊,2013,29(6):35-37.
4
潘宏纹.
文化统战在宗教界代表人士培训工作中的重难点浅析[J]
.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13-15.
5
闫坤如,沈庆来.
岭南文化中的科学精神探析[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4):39-44.
被引量:1
1
徐国利,刘卫.
民主和科学与中国史学的近现代化[J]
.民主与科学,1999,0(2):23-25.
2
马丁.
泰国迈向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略论1851年至1910年泰国拉玛维新[J]
.历史教学(下半月),1995(3):3-7.
被引量:5
3
吕章申.
启蒙运动:共同的历史坐标[J]
.文史知识,2011(7):28-29.
4
庞昭.
郭嵩焘的民本与民主致富致强之道[J]
.求索,2011(3):249-251.
被引量:1
5
刘天明.
论民国宁夏历史的十大特点[J]
.宁夏社会科学,2016(5):181-189.
被引量:1
6
张国清,傅丽红,伏佳佳.
革命和启蒙再出发[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6(1):28-38.
被引量:1
7
张旭东.
青年陈独秀五渡日本始末[J]
.文史天地,2007(10):9-12.
被引量:1
8
闫亚平.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化的影响[J]
.茂名学院学报,2003,13(2):51-54.
9
陈建新.
另类传教士:文化殖民下的蛋[J]
.文史博览,2014(6):5-12.
10
程之范.
回忆李约瑟博士[J]
.中华医史杂志,1995,25(3):163-164.
被引量:2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