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及模型分析
被引量:5
摘要
从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分析 ,建立相关模型论证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流动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此基础上 ,对长株潭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流动问题提出建议。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3期159-161,共3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二级参考文献9
-
1陈春花,肖智星.人才流动的微观动因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6):104-105. 被引量:17
-
2蒋春燕,赵曙明.知识型员工流动的特点、原因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1(2):85-88. 被引量:207
-
3[美]哈罗德·孔茨 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0..
-
4石金涛.现代人了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
5提默锡·巴特勒 詹姆斯·沃德鲁普 袁凌.工作设计—留住人才的艺术[J].复印报刊资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1,(5).
-
6Cox Stephen A., Kramer Michael W. Communication during emloyee dismissals: Social exchange principles and group influences [J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Quarlerly, Nov95.Vol. 9 Issue 2.
-
7Smith, Gregory. Training managers is key to retaining employees[J ]. New Orleans Citv Business,10/02/2000, Vol. 21 issue 15.
-
8Moody, Robert W. GOING, GOING, GONE[J]. internal Auditor, Jun2000, Vol. 57 Issue 3.
-
9McNally, J. Stephen. Retaining Valued Employees[J ]. Pennsylvania CPA Journal, Winter2001, Vol. 71 Issue 4.
共引文献77
-
1靳娟.我国职业经理人流失现象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35-38. 被引量:3
-
2叶仁荪,王玉芹.国有企业员工退出行为的博弈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2004,26(6):52-54. 被引量:7
-
3叶仁荪,王玉芹,林泽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对国企员工离职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5,21(3):122-125. 被引量:93
-
4赵晓东,梁巧转,刘德海.我国国有企业员工离职问题的博弈分析[J].软科学,2005,19(2):69-72. 被引量:8
-
5夏军,赖晓辉,徐忠,叶仁荪.基于个体特征和组织因素的员工离职原因分析[J].铁道经济研究,2005(3):40-43. 被引量:2
-
6王宏,张晓飞.促进新时期科技人才合理流动的立法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22(7):84-87. 被引量:6
-
7任红军,梁巧转.企业的创新能力、行业地位与员工离职意图的关系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8(4):50-53. 被引量:10
-
8李静.提升企业员工忠诚度的对策与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30):270-271. 被引量:3
-
9郑国军.楼面裂缝的产生原因分析和防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4):99-100.
-
10钟定国,杨倩.雇员保持机理的博弈分析模型[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5,25(4):389-39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8
-
1涂云海.人才流动的经济学分析[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3):13-16. 被引量:4
-
2李淑红.论西部地区人才流失与解决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23(S2):8-9. 被引量:3
-
3李云,龚林海.员工流动性的对策探讨[J].财经科学,2001(S2):107-109. 被引量:2
-
4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被引量:7630
-
5雷有才.人才危机管理应对人才流失的非常措施[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21(12):19-22. 被引量:29
-
6叶仁荪,王玉芹,林泽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对国企员工离职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5,21(3):122-125. 被引量:93
-
7苏方国,赵曙明.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8):111-116. 被引量:75
-
8西奥多.W.舒尔茨(ThodoreW. Schul-ts).人力资本投资[C].会议记录.美国经济协会,1960.
-
9李帅.战略转型期的人才流动管理机制研究[D] .泉州:华侨大学,2012.
-
10翁清雄,胡蓓.“员工流动成长效应”:结构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9,30(1):182-192. 被引量:6
引证文献5
-
1熊凤平.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人才流动分析——基于河北视角的研究[J].特区经济,2007(5):53-55. 被引量:31
-
2张雪.试论铁路施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失与对策[J].中国经贸,2013(6):78-78.
-
3王亚男.“孔雀西北回”——“一带一路”经济调整期新疆企业人才回流对策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8(3):55-59. 被引量:1
-
4闫旻,许明.京津冀产业转移中创新型人才柔性开发[J].河北企业,2017,0(1):88-89.
-
5郭俊华,徐倪妮.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流动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数量经济研究,2020,11(4):90-10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5
-
1高晓天.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沧州科技人才流动意愿及对策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1(8):91-93.
-
2张雁白,武星,蔡壮华.河北省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40):28-30. 被引量:1
-
3李蕾红.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河北省人力资源政策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2010,27(20):68-69. 被引量:2
-
4高宇,曾克峰.北京市户口逐步开放条件分析[J].特区经济,2011(7):64-65. 被引量:1
-
5李春峰,李文娜.新形势下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研究[J].中国市场,2011(32):59-60. 被引量:11
-
6张宗子.家[J].才智(智慧版),2013(6):49-49.
-
7王君,秦玉霞,史晓娟.廊坊市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人才战略发展建议[J].对外经贸,2014(6):85-86.
-
8丁纪君.京津冀一体化中河北省的功能承接[J].中国集体经济,2014,0(25):16-17. 被引量:1
-
9于涛.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健全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36):202-203. 被引量:4
-
10聂洪斌,钱晓冰,郑翠飞.利用京津优势,提高石家庄市人才培养水平的分析研究——以石家庄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14(11):10-14.
-
1伍静.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动问题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8):102-103.
-
2冯冬燕,席爱华.关于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动问题的研究[J].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1999,13(2):186-190. 被引量:8
-
3王凯.成长型企业 如何界定人才模型?[J].中外管理,2005(8):50-51.
-
4吴玉琪.提高企业员工满意度例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1(7):96-98.
-
5张迎春.企业人才流动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6):19-20.
-
6孙玉兰.浅析企业人才流动原因分析及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0(50X):47-47.
-
7周国军.浅析企业人才流动原因及对策[J].继续教育与人事,2001,0(11):33-34.
-
8柯健.岁末年终企业核心员工集中流失现象透视[J].现代人才,2008,0(1):46-48.
-
9马艳.商业地产人才流动热的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2(10):84-84. 被引量:1
-
10郭思华.浅谈小微企业如何加强员工管理留住人才[J].人才资源开发,2016(14):137-138.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