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高校创新精神及创造性教师的培养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创新、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教师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高等学校培养创造性教师是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创办一流大学的前提和基础。培养高校创造性教师队伍,要从营建创造气氛、改革教师体制、加强人文教育、重视科研活动、强化职业修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六个方面努力,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创新的要求。
作者
唐华生
机构地区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研室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4,共3页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创新精神
创造性教师
培养
意义
途径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18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0
参考文献
7
1
朱小蔓.
关于教师创造性的再认识 [J]
.中国教育学刊,2001(3):57-60.
被引量:75
2
江泽民.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2—9—8.
3
[加]N·戈培尔 [英]波特.教师角色的转换[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4
陈雪丽.
高校青年教师创新教育素质的培养[J]
.江苏高教,2001(4):106-107.
被引量:18
5
石国兴.
创新精神、创造性人格及其培养[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3):72-75.
被引量:22
6
谭晓曙.
创造型教师的培养与师范教育的改革[J]
.江汉学术,1997,28(5):91-97.
被引量:3
7
.现代教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辛涛,申继亮.
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4-19.
被引量:168
2
[美]维娜·艾莉著 刘民慧等译.知识的进化[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9..
3
阿瑞提著,钱岗南译.创造的秘密[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525~526
4
《老子·四十六章》[A].程顺英.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今译[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83.
5
欧用生:《课程改革》,台湾师大书苑2000年9月版,第8页
6
香港教育署:《教育制度检讨:改革方案》,第10页
7
台湾花莲师范学院:《课程手册》,第1页
8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79页
9
[加]珀金:《论教师的作用》,载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2月版,第20-21页
10
张开逊.
教育与创造[J]
.人民教育,1999(5):9-11.
被引量:34
共引文献
118
1
吴优芬,孙海泉.
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6-8.
被引量:4
2
黄兴帅.
关于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素质调查研究[J]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2):117-120.
3
魏金华.
哲学原理教学与创新素质培养[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30-31.
4
卢丽,曹继平.
素质教育,师德先行——浅谈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3,14(3):20-21.
5
徐涛.
更新教育理念,塑造为人师者的美丽心灵[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3,14(4):44-45.
6
冯先杰.
论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6):146-147.
7
黄兴帅.
提高教师素质 适应创新教育[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5):98-100.
被引量:2
8
胡惠庆,杜庆华,徐爱玉.
论教师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J]
.教育探索,2005(4):71-72.
被引量:7
9
郑寒芳.
德育情境创设的多维指向的哲学思考[J]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5(2):16-20.
被引量:5
10
张泽,戴桂荣.
构建“师徒结对”模式,培育职业教坛新人[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14(2):44-4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0
1
谢玉成,赵恒平.
浅论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7):73-74.
被引量:5
2
孙建平.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330-332.
被引量:23
3
马德秀.
寻找人才培养模式突破 致力培养创新人才[J]
.中国高等教育,2006(11):19-21.
被引量:123
4
黄德宽.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度保障[J]
.中国高等教育,2006(20):17-19.
被引量:26
5
刘岩松.
浅谈高校创造性教师队伍建设[J]
.教育探索,2007(3):30-31.
被引量:1
6
钟秉林.
国际视野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
.中国高等教育,2007(3):37-40.
被引量:104
7
陈开燕.
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与途径[J]
.教育评论,2007(2):39-41.
被引量:19
8
候秉建.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同济教育研究,2007,(2).
9
[德]费希特(G·Fichte) 著,梁志学,沈真 译.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M]. 商务印书馆, 1984
10
叶益民.
改进金工实习模式 注重培养创新能力[J]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1):163-16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7
1
张志杰.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9):98-99.
被引量:11
2
雷卫平.
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教师资源的开发[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0):25-26.
3
王艳.
知识经济时代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1(4):57-58.
被引量:4
4
潘丰,丁钢.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利弊分析及建议[J]
.现代教育,2012(8):39-40.
被引量:3
5
束仁龙.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创新能力提升探讨[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19(1):50-53.
被引量:5
6
王冬梅,周俐军,张士强.
工科高校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的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2009(S1):219-220.
被引量:5
7
李昱材.
高校转型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智库时代,2019(6):62-6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0
1
陆津.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探究[J]
.艺术科技,2019,32(15):51-52.
被引量:1
2
邵仲岩,邱玉兴,周丽.
知识结构优化与能力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
.理论观察,2005(3):25-26.
被引量:5
3
朱丽.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提升[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20(5):110-112.
被引量:1
4
钱应华.
论基于创新型体育人才培养的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
.中国电力教育,2008(5):157-158.
被引量:2
5
陈晓文.
基于知识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127-130.
被引量:5
6
周俐军,王冬梅,张士强.
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比较[J]
.科教文汇,2009(27):8-9.
被引量:4
7
彭莉,裘琳玲.
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高校考试评价制度改革[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138-140.
被引量:10
8
盛义发,洪镇南.
建设“3+1”创新实验基地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
.中国电力教育,2010(10):124-126.
被引量:4
9
李惠芳,高巍,申健,王继文,郭硕,王建华.
大学生高品位心态的培养[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153-154.
10
曹付义,郭志军.
工科大学生工艺课程设计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3):104-106.
被引量:4
1
徐元旦.
创造性素质 创造性教育 创造型教师[J]
.重庆社会科学,2000(1):68-71.
被引量:1
2
吴安春,朱小蔓.
对创造性教师的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02(5):4-8.
被引量:16
3
关自立.
教师素质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J]
.山西教育(管理版),2001,0(15):22-22.
4
胡兰芳.
创新教育与创造性教师[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05(4):42-43.
5
朱亚琪,王晓云.
创造性教师的培养[J]
.现代企业教育,2003(7):34-34.
6
阮彩霞.
反思反思性教学对创新教育的借鉴意义[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2):40-42.
被引量:3
7
刘岩松.
浅谈高校创造性教师队伍建设[J]
.教育探索,2007(3):30-31.
被引量:1
8
李建芹.
谈创造性教师评价机制的构建[J]
.教育探索,2005(11):93-96.
被引量:7
9
叶泽滨.
创造性教师的思维特征[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11):49-50.
10
粟高燕.
论反思与创造性教师的成长[J]
.师资培训研究,2003(2):50-53.
被引量:4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