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学、新大众——“新世纪文化”的形态
被引量:9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8,共2页
同被引文献36
-
1孟繁华.当代文学的发生、来源和话语空间[J].南方文坛,2003(2):18-21. 被引量:3
-
2洪子诚.“当代文学”的概念[J].文学评论,1998(6):39-49. 被引量:80
-
3陈骏涛.后新时期,纯文学的命运及其它[J].当代作家评论,1992(6):7-9. 被引量:6
-
4王德胜.为“新的美学原则”辩护——答鲁枢元教授[J].文艺争鸣,2004(5):6-10. 被引量:47
-
5蔡翔.何谓文学本身[J].当代作家评论,2002(6):31-42. 被引量:98
-
6刘法民.怪诞艺术的审美功能与审美特征[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6(2):81-85. 被引量:5
-
7程光炜.姿态写作的终结与无姿态写作的浮现 新世纪文学读记[J].文艺争鸣,2005(4):1-3. 被引量:16
-
8张颐武.新世纪文学:跨出新文学之后的思考[J].文艺争鸣,2005(4):6-13. 被引量:33
-
9程光炜.姿态写作的终结与无姿态写作的浮现[J].当代作家评论,2005(5):106-106. 被引量:1
-
10程光炜.新世纪文学“建构”所隐含的诸多问题[J].文艺争鸣,2007(2):47-49.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9
-
1罗会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于历史和现实语境的分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9(2):5-7. 被引量:3
-
2赵勇.学者的中产阶级化与中产阶级美学的兴起[J].南方文坛,2006(2):18-20. 被引量:2
-
3王健.新大众与马克思主义的新大众化[J].湖北社会科学,2008(2):9-10. 被引量:5
-
4孟恂民.现代服装艺术的视觉美学解读[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53-56. 被引量:3
-
5罗会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于历史和现实语境的分析[J].大连干部学刊,2009,25(1):15-17. 被引量:1
-
6孙霜霜,王洪岳.新世纪文学[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5(4):5-8.
-
7戴雪霞.服装艺术美的视觉传达[J].文化月刊,2009(9):92-92. 被引量:1
-
8刘智跃.后革命时代的革命叙事——以历史小说《蒋翊武》为中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15(5):83-87.
-
9巫丹.“当代文学”、“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从文学史角度考察“新世纪文学”概念的产生[J].艺术百家,2012,28(S2):104-108.
二级引证文献15
-
1樊瑞科.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0(1):30-34. 被引量:1
-
2马红爽.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之路[J].商,2012(12):91-91.
-
3徐希.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研究现状与展望[J].延边党校学报,2009,24(3):15-17. 被引量:3
-
4南帆.小资产阶级:压抑、膨胀和分裂[J].文艺理论研究,2006(5):2-12. 被引量:13
-
5罗如春.“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批判主义”迷误[J].文艺争鸣,2007(3):38-47.
-
6罗会德.十七大以来理论界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J].学术探索,2009(1):4-8. 被引量:5
-
7邓国峰.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J].学术论坛,2009,32(6):6-9. 被引量:12
-
8罗忠荣.试论大众文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选择[J].文化学刊,2010(6):42-46. 被引量:1
-
9谢梅,张萌.基于历史与现实语境的马克思主义高校推进策略[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1):91-95.
-
10宋朝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历史和现实——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批判精神[J].理论月刊,2013(6):1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