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思想的理性之路——关于张清华及其文学批评
被引量:3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6-82,共7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参考文献3
-
1张清华.《内心的迷津·后记》.
-
2张清华.《天堂的哀敢》.
-
3张清华.《从精神分裂的方向看》.
同被引文献15
-
1李杨.当代文学史写作:原则、方法与可能性──从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谈起[J].文学评论,2000(3):52-62. 被引量:73
-
2束学山.诗性探寻与逻辑建构──读张清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J].小说评论,1999(1):39-41. 被引量:1
-
3张清华.在苍穹下沿着荷尔德林的足迹[J].延河,2011(8):116-127. 被引量:2
-
4郜元宝.作家缺席的文学史——对近期三本“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的检讨[J].当代作家评论,2006(5):4-18. 被引量:33
-
5王侃.学院派、美学复辟与批评家的自否精神——论张清华的文学批评[J].当代作家评论,2012(4):83-90. 被引量:3
-
6张清华.个人记忆与历史遗产——《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修订版自序[J].文艺争鸣,2013(4):77-80. 被引量:1
-
7张学昕.“猜测上帝的诗学”——关于张清华的文学批评[J].文艺争鸣,2013(4):81-85. 被引量:1
-
8张晓琴.黑暗内部的闪电——论张清华的文学世界[J].文艺争鸣,2013(4):85-94. 被引量:2
-
9冯强.现代性逻辑下的文学空间——张清华文学批评中的生命本体论诗学[J].文艺争鸣,2013(4):97-103. 被引量:1
-
10张祥龙.“家”的歧异——海德格尔“家”哲理的阐发和评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7(1):19-29. 被引量:18
-
1吴俊.走向终结:中国文学的世纪之交[J].当代作家评论,1999(6):4-13.
-
2李新宇.鲁迅启蒙之路再思考(中)[J].鲁迅研究月刊,2004(10):13-24. 被引量:5
-
3吕周聚.论巴金的理性精神[J].巴金研究,2006(4).
-
4邓经武.梅里美与艾芜比较论[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41-43.
-
5侯凤霞.简析鲁迅小说中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形象特征[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3):158-159.
-
6亦来.夜曲:小布尔乔亚(外一首)——兼和王晓渔[J].诗刊,2002(8):22-22.
-
7刘辉.传统的颠覆与捍卫:《再别康桥》[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9(3):50-52. 被引量:1
-
8苏历铭.作品回放 诗十四首[J].诗刊,2006(12):27-32.
-
9沈东子.欣悦的境界[J].三月风,1998(7):37-38.
-
10周葱秀.一主两翼鲁迅启蒙主义思想体系的内在结构[J].鲁迅研究月刊,1996(5):8-13.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