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自己的声音”——对张永泉鲁迅研究的理解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9-74,共6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5
-
1《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鲁迅全集》6卷430页.
-
2袁盛勇.政治性:鲁迅思想的一个重要维度[J].河北学刊,2002,22(2):89-94. 被引量:3
-
3参阅徐麟《鲁迅中期思想研究》"序言"1页.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
4[11][12][14]参阅张永泉《在历史的转折点上》164页,141页,77页,88-79页,
-
5.《资本论》[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C].,.第708页.
二级参考文献23
-
1林贤治.鲁迅如何被利用[J].鲁迅研究月刊,1998(10):62-64. 被引量:3
-
2杨义.关于现代文学史编撰的几点随想[J].中国文学研究,2000(3):3-4. 被引量:12
-
3袁盛勇.论鲁迅留日时期的复古倾向(上)[J].鲁迅研究月刊,2000(9):4-12. 被引量:5
-
4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A]..鲁迅全集:第3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6鲁迅.小杂感[A]..鲁迅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7鲁迅.文化偏至论[A]..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53.
-
8鲁迅.娜拉走后怎样[A]..鲁迅全集:第一卷[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9鲁迅.灯下漫笔[A]..鲁迅全集:第一卷[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10鲁迅.呐喊·自序[A]..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17.
共引文献17
-
1文彬,建林.评“人权高于主权”[J].外交学院学报,2001(4):39-44. 被引量:1
-
2罗黎辉,赵敏敏.论教育、生产与产业[J].学术探索,2001(5):55-59.
-
3袁盛勇.国民性批判的困惑[J].鲁迅研究月刊,2002(10):8-11. 被引量:7
-
4胡培兆.经济伦理中的贫富问题[J].广东社会科学,2005(5):27-31. 被引量:5
-
5周熙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10(6):35-43.
-
6王柯敬,尹婵娟.试论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6):54-60. 被引量:8
-
7卿前锋.环境保护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新内容[J].思想战线,2000,26(4):56-58. 被引量:2
-
8妥佳宁.“进化”链条上的“革命中间物”——1949-1979对鲁迅形象及其话语资源的借用机制[J].鲁迅研究月刊,2013(11):74-82. 被引量:3
-
9唐力行,卢利源.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剩余劳动——兼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J].江海学刊,1983(2):92-97.
-
10汝信.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传社会主义人道主义[J].科学社会主义,1984(3):55-70.
-
1张永泉.小蜜[J].当代矿工,1999,0(10):63-63.
-
2马云.坚守与对话 评张永泉《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从周树人到鲁迅》[J].鲁迅研究月刊,2001(12):82-84.
-
3妥佳宁.“进化”链条上的“革命中间物”——1949-1979对鲁迅形象及其话语资源的借用机制[J].鲁迅研究月刊,2013(11):74-82. 被引量:3
-
4雷文学.不一样的小诗——王学忠的小诗《沉思集》浅论[J].殷都学刊,2010,31(4):153-156.
-
5袁盛勇.不同流俗的鲁迅研究——评张永泉《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从周作人到鲁迅》[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6(1):143-143.
-
6高道一.读者来信[J].鲁迅研究动态,1987(8):68-68.
-
7叶蕾.纤笔一枝谁与似——试论丁玲戏剧作品的艺术特色[J].艺海,2004,0(4):19-28.
-
8王兆胜.对鲁迅的“还原式”研究——读张永泉的《从周树人到鲁迅》[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99-101.
-
9高旭东,杨奕霞.在历史坐标系中看鲁迅[J].山东社会科学,2003(2):160-160.
-
10张永泉.真情与寡义的碰撞──鲁迅与孙伏园[J].鲁迅研究月刊,1995(7):32-3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