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整中求变 动夺天巧——杜甫律诗对仗句的变化例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仗是近体诗尤其是律诗的格律要素之一。它具有整饬凝重的美感 ,因此历来为诗人所看重。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对仗形式的整齐而缺乏变化 ,就会流于板滞 ,影响诗歌语义的表达。杜甫律诗的对仗善于寓变化于整齐 ,求灵动于规矩 ,充分体现了艺术辩证法 ,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 ,为律诗的定型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作者
韩晓光
机构地区
江西景德镇高专中文系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2003年第3期22-27,共6页
Journal of Du fu Studies
关键词
杜甫
律诗
对仗句
艺术风格
语境
句法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童山东.
对偶:汉语言文化的有意味形式[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19(1):82-87.
被引量:12
2
张谷.王力诗论[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共引文献
11
1
肖群英,钟玖英.
传统思维模式与广告语言[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0(2):37-40.
2
于全有,李现乐.
对偶与汉文化关系研究综论[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5):113-118.
被引量:7
3
范武邱,范头姣.
中国大学校训翻译:问题与基本对策[J]
.上海翻译,2008(2):41-44.
被引量:44
4
王苹.
民族传统思维方式与修辞特征[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2(4):8-11.
被引量:2
5
刘兴兵,赵平静,白桦.
共鸣原则的普遍适用性:来自汉语的证据[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75-80.
被引量:3
6
张蓓蓓.
词类活用与对偶辞格的双向互动及认知阐释[J]
.保定学院学报,2020,33(4):91-96.
被引量:1
7
蔡正伍,杜磊.
汉诗对偶英译的审美经验与美国诗学进程——以庞德与斯奈德译文为中心[J]
.语言与文化论坛,2022(2):111-124.
8
王译堃,吴欣歆.
汉语骈偶性的教学价值[J]
.中学语文教学,2023(8):19-22.
9
刘兴兵.
平行构式:对话句法+认知构式语法的视角[J]
.外语研究,2023,40(6):7-15.
被引量:1
10
刘兴兵.
平行构式的存在理据:对话句法+认知构式语法的视角[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4(3):66-70.
1
韩晓光.
杜甫律诗对仗句的变化例析[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18(1):31-34.
2
韩晓光.
整中寓变 拙中见巧——杜甫七言古诗中的对仗句例析[J]
.杜甫研究学刊,2010(2):3-6.
被引量:1
3
王茜,韩晓光.
杜甫七言古诗中的对仗句例析[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22(1):44-46.
4
谷向阳.
中国楹联学概论(连载二)[J]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2013(2):37-39.
5
李艳,韩晓光.
杨万里诗歌中对仗句的变化初探[J]
.华人时刊(中下旬),2011(21):82-84.
6
李景新.
语感与创作中的对仗修辞——兼论传统『工对』理论的软弱性[J]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2013(6):11-14.
7
韩晓光.
律诗对仗联之间的变化例析[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8(3):68-71.
8
师进通.
关于尾三仄和尾三平问题的再商榷[J]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2011(3):8-9.
9
陶文鹏.
白石属对 精美奇妙[J]
.古典文学知识,2005(5):107-112.
10
郁思.
“长篇靠生活”[J]
.小说评论,1993(6):82-82.
杜甫研究学刊
200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