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童年经验与心理回归——从心理学角度探讨鲁迅和汪曾祺采用童年视角的原因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从心理学的“缺失性经验”和“丰富性经验”入手来探讨鲁迅、汪曾祺在小说创作中采用童年视角的原因。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2004年第2期99-102,共4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童庆炳:《现代心理学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4页
  • 2薛绥之:《鲁迅生平史料汇编〈第四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 3鲁迅:《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版,第415页
  •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恩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8月第1版,第714页
  • 5弗洛伊德:《诗人同白昼梦的关系》,《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版
  • 6鲁迅:《三闲集·序言》,《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版,第5页
  • 7冰心:《我的童年》黄河文艺出版社,1936年版,第355页
  • 8汪曾祺:《沈从文的寂寞》,《汪曾祺文论卷》,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31页
  • 9汪曾祺.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上海文学,1988,(4).
  • 10孙郁.汪曾祺的魅力[J].当代作家评论,1990(6):65-69.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45

同被引文献9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