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闻记者》
CSSCI
2004年第3期8-10,共3页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共引文献15
-
1黄文森,廖圣清.同质的连接、异质的流动:社交网络新闻生产与扩散机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2):18-36. 被引量:15
-
2李良荣,王晓梅.2003年中国新闻学研究回顾[J].新闻大学,2004(80):3-12. 被引量:4
-
3齐爱军,袁丰雪.差异化叙事:新锐新闻周刊的阅读魅力[J].编辑之友,2004(5):44-46. 被引量:4
-
4叶乐阳.大众传媒产业互动特性[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4):87-91.
-
5罗以澄,胡新桥.解决中国农民阶层传播弱势问题的建议和对策[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1(3):369-373. 被引量:3
-
6钟克勋,徐希平.传媒新格局下的民族新闻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37-141. 被引量:6
-
7周晔梅.内蒙古都市报发展格局[J].经济研究导刊,2012(27):271-273.
-
8樊昌志.“集团化”潮流中地(市)级新闻产业的出路[J].新闻大学,2000(4):90-94.
-
9张宁.“市民化”舆论平台道路解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8(8):255-255.
-
10童梦华.浅析媒体的分类管理[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0):63-63.
同被引文献13
-
1林晖,李良荣.关于中国新闻媒介总体格局的探讨——关于二级电视、三级报纸、四级广播的构想[J].新闻大学,2000(1):20-25. 被引量:11
-
2张岩,董段瑶,高晨曦.变革中重生——访深圳晚报社副总编辑周智琛[J].新闻与写作,2014(6):78-80. 被引量:1
-
3黄俊杰.创新,激活传媒[J].传媒,2006(3):4-5. 被引量:2
-
4皮埃尔·布尔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303.
-
5殷妙仲,高鉴国.社会社区工作--中外视野中的交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0-21.
-
6Joke Lauterer, Community Journalism: Relentlessly Local [ M] .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6: P12.
-
7孟书强.中国社区报十年:回顾、反思与展望[J].中国记者,2014(5):98-99. 被引量:2
-
8周志坚.社区报,能成为报业“蓝海”吗?——以温州晚报社区报为例[J].传媒评论,2014(4):56-57. 被引量:1
-
9陈凯,王森.概念·责任·特色——中国社区报本土化发展断想[J].传媒,2014(15):33-35. 被引量:3
-
10朱杲,石红彦.社会治理大背景呼唤社区媒体——从合肥晚报在中东部地区首创社区报谈起[J].新闻世界,2014(10):8-9. 被引量:1
-
1于红.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现状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4(6):234-237.
-
2南方.利益的选择[J].中国出版,2003(12):1-1.
-
3孙悦,东生,一宪,余波.一件减轻全国基层和农民负担的大事——中央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工作侧记[J].中国出版,2003(12):12-17. 被引量:1
-
4传媒资讯[J].传媒,2004(10):4-5.
-
5陈尚忠.禁滥散 慎扩版[J].新闻战线,2003(10):45-45.
-
6曹家新.治理报刊摊派应从党报党刊开始[J].学习月刊,2006(3):26-27.
-
7石嘉翔.报刊摊派:为何屡禁不止?[J].媒介,2004(6):1-1.
-
8谈文儒.创新县市报工作性报道的思考[J].新闻实践,2006(9):32-32.
-
9孔德志,吴永亮.深入调查研究推进管理创新——省局机关2003年调查报告摘要——规范发行秩序 制止报刊摊派[J].新闻出版导刊,2003(9):11-12.
-
10曲志红.严防报刊摊派反弹[J].政策瞭望,2004,0(3):2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