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欧洲“安乐死”的现状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安乐死"一词的历史渊源"安乐死"一词出现于公元前4世纪,当时"安乐死"是指体面的、无疾而终的死.卫生历史学家阿尔梅勒教授指出:"在当时,所有的医生必须遵循依波克拉派医学家的誓言,严禁给病人下致死的药."随后,这词被淡忘了.但在17世纪,"安乐死"重新出现在哲学家弗朗西斯的笔下,其含义与过去一样."安乐死"的现代含义于19世纪末开始在欧洲出现,当时是因为受到了优生学的影响.直至1960年,具有现代社会内涵的"安乐死"才被正式确立,它用来表示缩短那些无法治愈病人的痛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医学科学的惊人进步与"安乐死"是同步的.今天,病人的生命可以得到长时间的延续,3/4的病人往往死在医院里.决定生死的界限,不再是自然,而是技术.因此,人们希望有权选择自己打算告别人世的时间,以及选择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来告别,医学界必须重视病人的这一自主要求.
作者 赵念国
出处 《社会观察》 2004年第2期40-40,共1页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