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6-99,共4页
Film Art
二级参考文献6
-
1马军骧.漂移的轨迹——杨德昌电影初识[J].电影艺术,1990(5):18-28. 被引量:3
-
2应雄.《恐怖份子》的意义[J].电影艺术,1990(5):29-43. 被引量:2
-
3陈野.台湾新电影导演谱[J].电影艺术,1990(5):62-72. 被引量:1
-
4详见宗白华《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见于《意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
5[日]今道友信《关于美》,第74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
6《中国古典绘画与电影影像表意》,《探索的银幕》,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5月.
共引文献67
-
1母华敏,滕朝军,刘燕.此情可待成追忆——电影《花样年华》评析[J].电影评介,2008(9):34-35. 被引量:5
-
2陈晓伟.论中国电影景物镜头的山水画意味[J].电影评介,2008(17):4-5.
-
3章莉.灵魂的吟唱——浅析王家卫的电影音乐[J].电影评介,2007(1). 被引量:4
-
4郑华.浅析王家卫电影作品的音乐特性[J].电影文学,2008(9):101-102. 被引量:3
-
5陈明华.香港电影的身份叙事——以王家卫、陈可辛和关锦鹏的作品为例[J].电影文学,2008(12):20-22. 被引量:3
-
6王秋.独白的美学——叙述学视野下的王家卫电影[J].电影文学,2008(11):92-93.
-
7卢晓云.能者作智,愚者守焉——试析杨德昌的电影世界[J].电影文学,2008(1):49-50. 被引量:3
-
8许珍.历史的切片与残酷人生——看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J].福建艺术,2004(5):50-51. 被引量:1
-
9于淼.诗性电影语言的传承追求——阅读《小城之春》和《花样年华》[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1):47-49. 被引量:6
-
10杨晓维.试论王家卫对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继承与发展[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6(4):75-7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8
-
1刘铁梁.民俗志研究方式与问题意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44-48. 被引量:41
-
2梁海,王前.巫术与技术共同打造的艺术——《哈利·波特》[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4):87-89. 被引量:4
-
3蔡一格.《花样年华》一首浓艳的怀旧诗[J].电影艺术,2001(3):71-73. 被引量:1
-
4张会军,朱梁,王丹.与王家卫谈《花样年华》[J].电影艺术,2001(1):43-46. 被引量:23
-
5巴兆祥冲国民俗旅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1-12.
-
6马凌诺斯基 费孝通 译.文化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86.
-
7陈勤建.文艺民俗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
8桂青山.“后现代”与当代电影[J].电影艺术,2003(4):38-42. 被引量:5
-
1走近汪家卫[J].米娜(女性大世界),2005(10):160-160.
-
2付焱.王家卫电影视听语言的美学解析[J].电影评介,2015,0(14):83-85. 被引量:1
-
3刘时坤.《观音山》:残破中的美丽之花[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9):220-221. 被引量:2
-
4苏志玲.浅谈电影音乐的叙事功能——王家卫电影中非叙事情节的体现[J].电影文学,2008(16):101-102. 被引量:9
-
5杨立华.影子世界的独白[J].读书,2003(3):97-102. 被引量:1
-
6王家卫的感性世界[J].电影文学,2003(4):60-62.
-
7苏松妹.迷失·隔阂与追寻·慰藉——论王家卫《重庆森林》的后现代性与商品性[J].艺术广角,2000(6):16-19. 被引量:2
-
8张海洋,陈方冰.这一坛“醉生梦死”的酒--论王家卫之《东邪西毒》[J].卷宗,2015,5(8):631-631.
-
9史航.王家卫优雅的反叛[J].英才,2001,0(1):78-79.
-
10何志钧,刘希磊.悲美人生——解读王家卫电影[J].艺术广角,2003(3):3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