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广西金融研究》
2004年第1期25-28,共4页
JOurnal of Guangxi Financial Research
共引文献30
-
1张英红.解放农民[J].书屋,2002(1):11-14. 被引量:1
-
2陆建军,李晶.我国货币政策中利率传导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23(S3):81-83. 被引量:1
-
3林浩滨,徐少华.试析我国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整[J].商业研究,2004(16):128-131.
-
4朱晓滨.利率市场化对投融资的影响分析[J].济南金融,2004(8):37-38.
-
5刘欣.对话西门子:解读争议与批判背后的中国3G[J].通信世界,2005(11):42-43.
-
6杨波.论社会保险基金与货币市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2):65-68. 被引量:4
-
7何凌云,刘传哲.货币政策传导的国内外研究述评[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6):25-27. 被引量:2
-
8廖国俊,邹忠良,廖小华.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理论和实证分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1):51-55. 被引量:4
-
9江春,刘春华.货币政策的利率效应:来自中国过去20年的实证[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21(2):18-26. 被引量:14
-
10韩晓峰,程细玉.中国投资回滞的实证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3):472-475.
同被引文献7
-
1杨莉.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7):17-19. 被引量:3
-
2宋立.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思路与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3(13):25-31. 被引量:3
-
3徐艳.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3(11):39-41. 被引量:2
-
4党中平,党宝喜.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及疏通建议[J].西安金融,2004(1):21-22. 被引量:1
-
5孙明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30(3):19-30. 被引量:145
-
6吴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J].改革,2004(2):32-37. 被引量:3
-
7蒙永亨,曾青春.对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4(7):72-74. 被引量:5
-
1马苏川.浅析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对商业银行运营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2(A06):153-154. 被引量:5
-
2刘勘.货币政策或趋于灵活[J].中国经济信息,2010(15):31-32.
-
3周巍.浅谈我国外汇储备是否过剩[J].银行与经济,2003(3):3-5.
-
4陈艳冰.探析存款准备金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0(13):3-3. 被引量:2
-
5李启之.我市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仍任重道远[J].首都经济,2001(5):12-12.
-
6周光友.电子货币对存款准备金政策作用机制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5):78-81. 被引量:4
-
7初微.浅析存款准备金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作用[J].商情,2008,0(1):119-120. 被引量:3
-
8张磊,王亮.电子货币的货币乘数效应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探讨[J].商业时代,2013(5):36-38. 被引量:4
-
9和亚梅.对我国货币供求的经济计量分析[J].商业研究,2003(18):66-68.
-
10倪育新,武冬山.贫困地区信用社的十种痼疾[J].经济师,2002(1):247-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