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初金文考释方法商榷——读《殷周金文集成引得·序言》
被引量:1
摘要
张亚初先生<殷周金文集成引得>一书熔铸了他十年的辛劳,本人在了解到张先生编写<引得>的艰辛经历后,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4-89,93,共7页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Relics
参考文献3
-
1张振林:"金文‘易'字商兑"一文有所论及.见《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辑,193页,中华书局,2002年7月第一版.
-
2林澐:《古文字研究简论》,100页,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第一版.
-
3对此,我的导师张振林教授说,"有解总比无解好"的提法早就有之,也应该慎提,它应有特定的环境、对象为前提.例如,用于论文或学术研讨会则适宜,但不宜用于工具书的编纂,以防片面的不成熟的观点被读者引用、误传;对学风严谨的学术界先进而言,可促进创造性思维,竟备一得一说,有利于百家争鸣,而对学术界后进则不宜提倡,因它容易误导后进各逞看图识字之能事,助长片面、浮躁的风气.六、七十年代,容庚、商承祚教授就曾多次告诫学生说,"有解总比无解好",似乎比胡适的"大胆假设"进了一步,常使一些年青学者的胡思乱想(指当时的科研大跃进)有了托辞.但胡适先生紧跟着说要"小心求证",要求证据充足确凿不误,要求落到实处.这样对纠正章太炎批评过的早期古文字研究上的"射覆"幼稚病有好处.方法论的探讨,是为了学术研究的进步.我们赞同学术界多贡献"实事求是"的研讨意见,也不忘记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同被引文献6
-
1[4]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M].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70.
-
2[1]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1.
-
3[7]严一萍.甲骨学[M].台北:艺文印书馆,1991:790.
-
4[10]张亚初.西周金文集成引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1:4-10.
-
5[17]叶玉森.殷墟书契前编集释[M].上海:大东书局,1933:2.
-
6孙海波.甲骨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65.976.
-
1莫金山.古文字考释方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年[J].学术研究,1999(11):82-85.
-
2姚萱.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考释[J].汉字文化,2004(4):54-56. 被引量:3
-
3谭飞,程邦雄.罗振玉与孙诒让之甲骨文考释比较研究[J].语言研究,2009,29(4):110-116. 被引量:3
-
4陆东辉.《殷周金文集成》11350号郾王■戈铭文考释[J].昆明学院学报,2016,38(1):131-135.
-
5高慧宜.傈僳族竹书文字考释方法研究[J].中文自学指导,2006(1):15-18.
-
6陈英杰.读簋札记[J].学术研究,2005(11):143-143. 被引量:1
-
7王贵元,周祖谟,王宁.马王堆帛书汉字构形系统研究[J].古汉语研究,2000(1).
-
8董莲池.宋人在金文文献整理上的创获[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6):28-30.
-
9张再兴.《殷周金文集成》青铜器定名问题[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2):26-29. 被引量:4
-
10穆洁.商代甲骨卜辞中所见山西地区重要方国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1):148-154.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