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论坛》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6-146,143,共2页
Economic Forum
同被引文献17
-
1何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J].农村经济,2004(S1):110-111. 被引量:3
-
2杨勇.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探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3):61-64. 被引量:8
-
3王春超.收入差异、流动性与地区就业集聚——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5(1):10-17. 被引量:54
-
4陈小钢.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J].求是,2007(3):62-63. 被引量:2
-
5崔传义.中国农村流动观察[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4.
-
6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3—4.
-
7刘建进.一个农户劳动力模型及有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1997(6):15-22. 被引量:63
-
8朱民,尉安宁,刘守英.家庭责任制下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投资[J].经济研究,1997,32(10):62-69. 被引量:70
-
9曹利平.农村劳动力流动、土地流转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研究——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例[J].经济经纬,2009,26(4):84-87. 被引量:30
-
10李云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26-2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9
-
1陈俊.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杨凌示范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1):73-76. 被引量:3
-
2李娟,葛慧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展望,2014,10(8):26-31. 被引量:4
-
3周素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SWOT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0(11):47-49. 被引量:2
-
4王天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阻碍因素研究[J].社科纵横,2015,30(4):59-62. 被引量:2
-
5林晨,连漪,韦家华.新型城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协同度测量问卷开发与检验[J].商业经济研究,2017(9):143-145. 被引量:2
-
6张宇宁,田东林.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影响及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6):36-42. 被引量:1
-
7徐梦洁,史敏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9,25(1):58-64. 被引量:5
-
8张蕾.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问题探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1(1):59-60. 被引量:2
-
9窦章天子,范文康.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21):255-257. 被引量:2
-
1刘丽,任保平.工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中国经济数据的分析[J].财经科学,2011(6):36-43. 被引量:20
-
2声音[J].自动化博览,2011(10):7-7.
-
3加强科学管理实施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甘肃能源,2000(4):26-28.
-
4加快旧城改造提高城市品位[J].浙江房地产,2003(A01):33-35.
-
5李国祥.农民增收:途径与突破[J].农村工作通讯,2009(8):48-49.
-
6郑粉花,马国庆.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J].集团经济研究,2007(09Z):51-52.
-
7邢哲.浅论青年人才的职业流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3(4):20-23. 被引量:1
-
8任方旭.谈信息化对中部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J].商业时代,2008(29):89-90. 被引量:1
-
9韩淑红.目前对农村劳动失业率增高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0(21):492-492. 被引量:1
-
10靠改革推动经济发展[J].中外房地产导报,1994(2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