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安鼓乐调的猜想
被引量:
7
Thoughts on the Ancient Mood of the Xi'an Guyu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80年代以来,有关西安鼓乐的乐调解读、音乐形态、乐调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从所见的译谱情况来看,尚有一些疑点需要进一步讨论。本文通过传谱和译谱的对照比较,对四调的基本形态和存在的意义作了探讨。
作者
郑荣达
机构地区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出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81,共7页
Musicology in China
关键词
西安鼓乐
工尺
宫调
套数
古谱
过曲
集曲
移调
分类号
J648.5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8
参考文献
3
1
褚历.
西安鼓乐中套词、北词、南词、外南词、京套的曲式结构[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20(2):17-24.
被引量:2
2
郑荣达.
工尺七调别论[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3):55-59.
被引量:6
3
郑荣达.
刍议“同均三宫”[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4):3-9.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郑荣达.
“倍四”释析兼论下徵律[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4(1):10-15.
被引量:4
2
郑荣达.
关于出土古乐器实测音响的记谱问题[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4(1):52-55.
被引量:4
3
郑荣达.
王朴密率解[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9(3):1-8.
被引量:8
4
郑荣达.
试探先秦双音编钟的设计构想[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8(4):13-30.
被引量:18
5
李石根.
南词与北词——西安鼓乐体裁小议之一[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2,11(1):3-7.
被引量:1
6
蒲亨建.
“同均三宫”再辨[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1):97-102.
被引量:5
7
郑荣达.
刍议“同均三宫”[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4):3-9.
被引量:8
8
明·何良俊.曲论[A]..中国古典戏剧论著集成·四[C].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6.
9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M],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古代音乐史料辑要(第一辑)[C].北京:中华书局1962,.P720.
10
宋·张炎.词源(蔡桢疏证本)[M].北京:中国书店,1985.P29页.
共引文献
13
1
郑荣达.
唐代俗乐律调体系的形成[J]
.文化艺术研究,2009,2(6):36-47.
被引量:4
2
庄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音乐形态研究概述[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3):19-33.
被引量:8
3
郑荣达.
中日乐律调的比较研究[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1):217-223.
被引量:5
4
郑荣达.
明清宫调之研究[J]
.中国音乐,2007(4):49-56.
被引量:6
5
郑荣达.
正仓院尺八的初探——正仓院藏乐器研究之一[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3):94-104.
被引量:7
6
郑荣达.
曾侯乙钟律与清商律的比较研究[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2):23-27.
被引量:5
7
郑荣达.
北管音乐及其乐谱记叙新法[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1):42-49.
被引量:4
8
郑荣达.
康熙钦定的清代黄钟律高[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3):13-16.
被引量:1
9
刘柱.
同均三宫理论中均、宫、音阶之感悟[J]
.黄河之声,2013(10):24-25.
10
刘东兴,王昌.
文献与田野结合 考古与当下互证——评张振涛著《笙管音位的乐律学研究》[J]
.音乐生活,2020(8):21-2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7
1
郑荣达.
唐代俗乐律调体系的形成[J]
.文化艺术研究,2009,2(6):36-47.
被引量:4
2
周显宝.
综论福建南音学术研究动态及方法和特点[J]
.音乐研究,1999(3):78-91.
被引量:5
3
李石根.
西安鼓乐的“哼哈”读谱法[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6(2):1-4.
被引量:4
4
杨荫浏.
管律辨讹[J]
.文艺研究,1979(4):78-82.
被引量:12
5
伍国栋.
在传承过程中新生——工尺谱存在意义和作用的思考[J]
.中国音乐,1997(1):62-65.
被引量:12
6
郑荣达.
蔡元定乐律理论研究(之一)──兼论宋俗乐犯调说[J]
.中国音乐学,1995(1):32-37.
被引量:10
7
丁纪园.
蔡元定《燕乐》新解——论俗乐的宫调、音高与音阶[J]
.音乐研究,1993(2):36-43.
被引量:2
8
杨荫浏.
三律考[J]
.音乐研究,1982(1):31-40.
被引量:40
9
王耀华.
福建南音继承发展的历史及其启示[J]
.音乐研究,1997(3):86-91.
被引量:12
10
钱仁康.
《魏氏乐谱》考析[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9(4):38-50.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7
1
郑荣达.
音乐传播与科技进步[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4):3-7.
被引量:4
2
王耀华.
中国传统音乐记谱法特点初探[J]
.中国音乐学,2006(3):5-14.
被引量:19
3
郑荣达.
明清宫调之研究[J]
.中国音乐,2007(4):49-56.
被引量:6
4
郑荣达.
北管音乐及其乐谱记叙新法[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1):42-49.
被引量:4
5
郑荣达.
唐代旋宫转调形式的流变[J]
.中国音乐,2011(4):6-14.
被引量:2
6
郑荣达.
北管古调【将军令】的比较研究[J]
.中国音乐,2015(1):30-35.
被引量:1
7
肖慧.
网络音乐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青年记者,2014(06Z):92-9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8
1
李敬民.
乐谱:承载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符号体系——读王耀华等先生所著《中国传统音乐乐谱学》有感[J]
.中国音乐,2007(3):114-117.
被引量:7
2
李超.
从古乐谱探析汉语声调的理论与方法[J]
.艺术百家,2008,24(5):192-198.
3
李超.
依据古乐谱探析汉语声调的理论与方法[J]
.戏曲艺术,2008,29(4):92-100.
4
李德敬.
古琴记谱法的重大改革——评古琴五线记谱法[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7(1):66-72.
被引量:1
5
李德敬.
古琴五线记谱法及其意义[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2):58-62.
被引量:3
6
郑荣达.
康熙三分损益十四律解--兼与陈万鼐先生商榷[J]
.中国音乐,2009(1):33-40.
被引量:9
7
郑荣达.
北管音乐及其乐谱记叙新法[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1):42-49.
被引量:4
8
郑荣达.
康熙钦定的清代黄钟律高[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3):13-16.
被引量:1
9
卢笛.
重直觉与重逻辑——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与中西音乐比较[J]
.音乐创作,2010(6):130-131.
被引量:3
10
冯妮娜.
中国传统记谱法的即兴性、模糊性[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22):264-264.
被引量:1
1
就说画画这件事[J]
.时代漫游,2012(6):77-84.
2
顾聆森.
昆曲宫调说[J]
.艺术学界,2012(1):122-131.
3
蘇武牧羊[J]
.中国音乐,1992(3):83-83.
4
陆晓彤.
“管色”名义考[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3(1):21-24.
被引量:5
5
沈桂芳.
试论彩调音乐创作中“集曲”手法的运用[J]
.民族艺术,1993(4):153-161.
6
曾宪林.
南音“谱”的传统集曲方式及其传统编曲规律[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30(3):119-123.
被引量:1
7
褚历.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曲牌的几个艺术特征[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7,16(2):24-29.
被引量:2
8
联抗.
也要按图索骥[J]
.人民音乐,1961(2):23-23.
9
楼晓峰.
遂昌昆曲十番[J]
.诗词月刊,2015(8):81-81.
10
庞雅心.
漫谈二人转唱腔中的集曲[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0(6):33-33.
中国音乐学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