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三个时代主题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研究可以概括为社会转型、现代性批判和全球化问题三个主题。这三个时代主题在深度上和广度上不断拓展 ,构成了马克思那个时代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契合点 。
作者
阎孟伟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哲学系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2期3-6,共4页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转型
现代性批判
全球化
商品经济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164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88-289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501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上)[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5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共引文献
3164
1
张立波.
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2
李文阁.
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
.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3
许斗斗.
社会:人与自然相互生成意义上的统一体——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社会”理论的解读[J]
.学术研究,2004(7):58-63.
被引量:6
4
张奎良.
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5
于桂芝.
劳动和休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再认识[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235-237.
被引量:7
6
顾智明.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7
吴学琴.
元批评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理论评析[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88-94.
被引量:1
8
李庚香.
法美学是人学[J]
.中州学刊,2004(4):192-196.
被引量:3
9
廖小平,曾祥云.
“代”论[J]
.江海学刊,2004(4):5-12.
被引量:9
10
张文喜.
历史唯物主义岂能谋取神学的支持——对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的批评[J]
.学术月刊,2004,36(7):14-2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0
1
张传开.
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深层意蕴[J]
.江海学刊,2004(5):41-44.
被引量:4
2
杨楹,张禹东.
论当代中国生活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J]
.东南学术,2004(5):51-56.
被引量:3
3
贺来.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价值虚无主义课题[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6):12-19.
被引量:20
4
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及其当代价值[J]江海学刊,2002(03).
5
万光侠.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00(04).
6
宛小平.
理性·反理性·非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思考[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5):13-18.
被引量:2
7
张曙光.
思入现代社会的本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刍议[J]
.学术研究,2002(5):30-38.
被引量:10
8
欧阳康,张明仓.
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J]
.中国社会科学,2002(6):47-57.
被引量:41
9
阎孟伟.
马克思的社会哲学理论及其在当代的价值[J]
.理论与现代化,2003(2):8-10.
被引量:2
10
米平治,刘悦.
论当代科学技术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批判功能[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6):4-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乔翔.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研究综述[J]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2):58-6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杨东旭.
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及其社会价值[J]
.明日风尚,2016,0(22):153-153.
1
方婷.
胡适的禅宗观[J]
.心事,2014(8):97-98.
2
阎孟伟.
关注现实,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J]
.哲学动态,2013(2):9-10.
被引量:1
3
张新标.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形成及其确立[J]
.前沿,2014(1):65-66.
被引量:1
4
吴炫.
西方美学理论应予批判性研究[J]
.学术月刊,2003,35(7):5-7.
5
王舸.
《韩非子》寓言的批判性研究[J]
.学理论,2015(2):29-30.
被引量:1
6
田新元.
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及其理论困境[J]
.梧州学院学报,2012,22(5):39-42.
7
漆捷.
证伪主义批判精神分析学的得与失[J]
.理论探索,2006(1):31-34.
8
张玉明.
马克思主义批判性研究综述[J]
.文教资料,2011(32):100-101.
9
张茂林,王集令.
试论伯恩施坦哲学思想的理论误区[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3-87.
被引量:1
10
陈学明.
评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J]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12(1):14-53.
被引量:1
浙江社会科学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