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经济效率的比较 被引量:4

Efficiency Compare Between Public Property Right and Private Property Right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主流经济学家和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 ,公共产权下会导致自然资源租金的完全耗尽 ,因而是低效率或无效率的。但他们的分析是建立在一些严格的假设下的。本文分析表明 ,当这些假设不能满足时 ,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孰高孰低 ,取决于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的性质。一般情况下 ,两种产权形式下都会偏离社会最优劳动投入量水平并导致社会净福利的损失 ,私有产权主要表现在资源所有者的剩余 (租金 )最大化 ,但它往往可能会侵蚀其他资源和要素的剩余 。
作者 王弟海 叶航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2期44-48,共5页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张五常.《和约结构和非专有资源理论》[A]..《经济解释》[C].商务印书馆,2000..
  • 2张五常.The structure of a Contract and the theory of a Non - exclusive Resource[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0,13(1):49-70.
  • 3思拉恩·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1~109页.
  • 4叶航,王弟海.公有产权经济效率的再认识[J].浙江社会科学,2001(4):61-63. 被引量:5
  • 5张五常.“合约结构.和非专有资源理论”[A]..《经济解释》[C].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93~100页.
  • 6C)Gotdon, H,S. 1954:The Economic Theory of a Common Property Resource: The fisher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62(April) : 124 - 142.
  • 7Andreu Mas- colell, Michael D Whinston, and Jerry R Green (1995), Micro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U S 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80- 91.

二级参考文献8

  • 1思拉恩·埃格特森,1990:《新制度经济学》(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76-79页.
  • 2张五常,1970, The Structure of a Contract and the Theory of a Non - exclusive Resourc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3(April):49-70;或张五常:《和约结构和非专有资源理论》,《经济解释》,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81-109页.
  • 3严格地讲,这种情况也只有在劳动力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比如说存在着工资刚性或最低工资管制的情况下,其逻辑才严密.
  • 4当然,做出这一结论的前提是两种产权的生产函数不发生变化,而公有产权往往会因为缺乏激励使生产函数向左偏离.但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分析是针对"戈登-张五常"模型而言的,而"戈登-张五常"模型并非从生产函数偏离的角度、而是从租金耗尽的角度来证明公有产权无效的.在新制度经济学中,租金耗尽是公有产权最本质的、甚至是无法修补的缺陷.
  • 5在这里我们仍然采用戈登和张五常的假设,即如果公共资源仍有租金存在,则将引起新的竞争,直至所有租金全部耗尽.
  • 6社会总剩余最大化即Max:U(Q)-TC,其一阶条件为MC=U'(Q)·f(L),即W=P·MP.参见哈尔·瓦里安:《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 7严格地说,此处以劳动力偏离最优水平的大小来衡量两种效率的高低,其结论是不确切的,真正的判断标准应以社会总剩余为准,但这里由于篇幅的限制,仅分析到此.
  • 8Gordon, H.S. 1954, The Economic Theory of a Common Property Resource:The Fisher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62 (April): 124 ~ 142.

共引文献5

同被引文献24

  • 1赵继伟.公有产权存在的利弊分析及管理思路[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2):131-132. 被引量:3
  • 2曾国屏.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产业哲学[J].哲学研究,2006(8):3-8. 被引量:34
  • 3思拉恩·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1996..
  • 4西奥多·舒尔茨.报酬递增的源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5罗伯特·考特 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 6尹伯成 方崇桂.经济学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 7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围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2-11-18.
  • 8张五常.N.S.(1970) ,The structure of a contract and the theory of a Non-exclusive resource.,l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sts 13(April):49-70.
  • 9亚当·斯密.国富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 1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C]//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