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二谛义为龙树学的核心思想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23,共7页
The Voice of Dharma
-
1沈智勇.佛教实相真理的哲学[J].法音,1992(8):17-22.
-
2吴丹.“极微论”与反“极微论”--以罗什与慧远在《大乘大义章》中的讨论为中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5):25-27. 被引量:2
-
3方兴.太虚大师的中观思想[J].法音,1989(11):6-12.
-
4万全勇.自空他亦空——宗喀巴对“他空”见的批判[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3):112-116.
-
5麻天祥.魏晋般若六家七宗“空”说的比较与诠释[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3):94-107. 被引量:2
-
6孙海燕.“心是幻法”与“自见其性”——黄庭坚对佛教般若思想的吸收及其禅观实践[J].中国文化研究,2009(2):54-61. 被引量:6
-
7王世安.读《大智度论》(续三)——评介般若空宗六波罗蜜兼大乘运动空密关系[J].五台山研究,1988(1):14-21.
-
8法尊法师,隆莲.《入中论》讲记(五)[J].法音,1984(5):37-41.
-
9魏承思.论中国佛教艺术和审美[J].佛教文化,1990,0(2):64-76. 被引量:3
-
10陈星桥.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J].法音,1993,0(3):2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