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判断词“是”语法化研究简述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判断词“是”的语法化研究一直受到语法学家的关注,本文试对其研究成果作一个简要的耙梳整理,以期揭示汉语语法研究的某些发展趋势。
作者
李慧敏
机构地区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8-50,共3页
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汉语
语法
判断词
词义引申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568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7
1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502
2
沈家煊.
“语法化”研究综观[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26(4):17-24.
被引量:1162
3
王霁云.
从《诗经》看古汉语判断词“是”的产生[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6):64-70.
被引量:4
4
朱声琦.
“是”作判断词始于何时[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3(3):119-123.
被引量:7
5
董希谦.
古汉语系词“是”的产生和发展[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5(2):105-109.
被引量:20
6
林序达.
判断词“是”的形成和发展——兼与洪心衡等先生商榷[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11(2):94-105.
被引量:13
7
王力.中国文法中的系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7(01).
共引文献
1568
1
王红生.
遭遇义动词“见”及其来源[J]
.语言历史论丛,2022(1):216-239.
2
胡朗.
让步标记“当然”的形成及其动因机制[J]
.语言历史论丛,2020(2):227-239.
被引量:1
3
史文磊.
关于语法化及语法性的思考[J]
.东方语言学,2021(1):25-54.
4
杨晓燕.
从语言类型眼光看贵琼语的差比句[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2,38(5):46-55.
5
王金海,陈正武.
汉语近义组织量词的构式搭配及构式化路径分析[J]
.语言学研究,2024(1):133-149.
6
张宝.
大同方言的无条件连词“愿”及其由来[J]
.语言研究集刊,2021(1):382-397.
被引量:1
7
李强.
副词“净”“光”的语义性质和用法特点对比分析[J]
.语言研究集刊,2021(1):44-62.
被引量:4
8
文桂芳,李小军.
“更”的连词功能来源探析[J]
.语言研究集刊,2020(2):212-227.
9
张谊生.
述宾还是状中:试论情态特征与句法功能之关系——兼论“X于、X以”类动词的副词化趋势[J]
.语言研究集刊,2020(2):1-19.
被引量:1
10
卢笑予,蔡黎雯.
汉语方言“过”类修正重行结构——兼论吴语“V过O”结构的形成与类型学意义[J]
.语言研究集刊,2019,0(2):197-21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7
1
石峰.
秦简中的系词“是”[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S1):84-87.
被引量:3
2
董希谦.
古汉语系词“是”的产生和发展[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5(2):105-109.
被引量:20
3
谢永玲.
也说“是”字句[J]
.汉语学习,1999(3):26-29.
被引量:9
4
杨琳.
汉语系词研究评议[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6(4):67-72.
被引量:5
5
李健.
谈由“是”构成的判断句的基本形式及其逻辑意义[J]
.东疆学刊,1987,4(4):61-64.
被引量:3
6
敖镜浩.
论系词“是”的产生[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2):29-41.
被引量:13
7
倪祥保.
先秦汉语系词识小[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58-60.
被引量:5
8
陈天福.
论“是”字句[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5(1):70-73.
被引量:16
9
毛玉玲.
判断词“是”和指示代词“是”的再探讨[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3):82-87.
被引量:5
10
王霁云.
从《诗经》看古汉语判断词“是”的产生[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6):64-7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崔爱霞.
“S是P”句式的逻辑语义分析[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3):95-98.
2
易松明.
英语动词“be”和汉语“是”的对比分析及其英汉互译[J]
.科教文汇,2010(11):148-150.
被引量:1
3
李佳奇.
古汉语系词“是”语法化研究综述[J]
.文学教育,2018,0(18):22-2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姜宇卓.
从《雅舍小品》的欧化现象看梁实秋翻译语言对创作语言的影响[J]
.神州,2012(35):153-155.
2
尹冰倩.
“是”语法化的路径、动因及其影响[J]
.文化学刊,2020(9):159-163.
1
孟凡圆,徐树娟.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J]
.北方文学(中),2016,0(8):160-160.
被引量:1
2
陈遵平.
仡佬语研究简述[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13(1):30-33.
3
卢显群.
英语语言学中的幽默话语研究简述[J]
.家教世界,2013,0(8X):153-154.
4
陈婷婷.
国内外隐喻研究简述[J]
.文学教育(中),2016,0(11):53-53.
5
侯雪钰.
汉英副词对比研究简述[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95-96.
被引量:3
6
张永文.
二语写作过程研究简述[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6):111-113.
7
于璐.
使成式判断标准的分析研究简述[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6,19(3):65-67.
被引量:1
8
贾维秀.
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简述[J]
.青年文学家,2015,0(12Z):120-121.
9
杨玲.
彝文研究简述[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7):229-229.
10
王红斌.
不礼貌现象研究简述[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275-276.
被引量:2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