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管理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在分析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类型、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管理,发挥非正式群体在学生工作中的正向作用。
作者
陈炼
机构地区
湘南学院
出处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78-80,共3页
Journal of Jiangsu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关键词
大学生
非正式群体
教育管理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2
1
尚利.
正确认识和对待大学生非正式群体[J]
.继续教育研究,2000(2):75-76.
被引量:1
2
杨发玉.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引导[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2):78-80.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
1
文登.浅议大学生中存在的若干思考问题及对策.青海青年工作纵横谈[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131-131.
共引文献
6
1
潘从义.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特征研究[J]
.当代青年研究,2007(6):41-45.
被引量:11
2
欧永美.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探索[J]
.科教文汇,2008(4):27-28.
被引量:3
3
刘茂灿,常愉.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工作探析[J]
.考试周刊,2009(1):52-53.
4
刘红.
论“非正式群体”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1-3.
被引量:1
5
刘志锁.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的作用[J]
.天津电大学报,2010,14(3):60-63.
被引量:2
6
潘贺男.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现状及管理策略研究[J]
.学理论,2013(29):332-33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1
1
刘宝.
高职学生非正式群体探析[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1):67-69.
被引量:4
2
张晓雁,马国艳.
谈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引导[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3(3):67-69.
被引量:1
3
王立新,梁晓波.
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及其引导[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9(3):25-27.
被引量:1
4
高建平.
高校学生中非正式群体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2,4(4):81-83.
被引量:1
5
高斌.
高校青年学生非正式群体初探[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6(4):44-48.
被引量:1
6
牟德刚,潘从义.
新时期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教育——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与分析[J]
.辽宁教育研究,2006(2):98-101.
被引量:12
7
黄明睿.
非正式组织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及其管理[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7):226-228.
被引量:27
8
余辉.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班级建设[J]
.中国电力教育,2006(5):79-82.
被引量:7
9
威廉.富特·怀特.街角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0
张莉.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研究[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28(2):31-3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6
1
欧阳洁.
高校班级中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232-233.
被引量:2
2
陈明森,张美云,蔡立强.
高校非正式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224-225.
被引量:4
3
刘康平.
浅析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读怀特《街角社会》[J]
.黑河学刊,2014(7):142-144.
4
包敦峰.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J]
.改革与开放,2015(12):121-122.
5
张燕,张晴.
从老乡心理效应看高校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管理[J]
.长江丛刊,2018(8):216-216.
6
曾庆伟.
正视班级中“非正式群体”[J]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07,0(2):82-8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刘敬连.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研究[J]
.文教资料,2010(1):160-162.
被引量:2
2
周琳.
浅析高校学生中非正式组织对学生工作的影响及其管理[J]
.文教资料,2010(8):182-184.
3
丁荣伟.
大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文教资料,2010(17):187-189.
被引量:11
4
余志卫.
和谐教育理念与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教育转化[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10):69-70.
5
况广收,黄晓芹.
多元参与联合互动:学生事务治理的新模式[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2):70-72.
被引量:2
6
齐立辉.
浅谈C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3):23-24.
7
张淼.
正式与非正式组织趋同视阈下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15,1(6):26-28.
被引量:1
1
宋俊苏.
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利用[J]
.班主任之友,2003(3):18-19.
2
陈洪琪,李志刚.
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1):85-87.
被引量:2
3
李笑飞.
探讨如何管理班级中“非正式群体”学生[J]
.赤子,2015(6):276-276.
4
沈冬娜.
论新媒体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4):45-46.
被引量:5
5
梁天.
手机: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新高地”[J]
.才智,2014,0(12):211-211.
被引量:2
6
马增杰.
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J]
.中学教学参考,2016(2):18-18.
被引量:1
7
央珍.
刍议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相互作用[J]
.新课程(中学),2013,0(10):68-68.
8
钮晓燕.
班级管理中非正式群体的转化策略[J]
.学子(理论版),2016,0(22):41-41.
9
张正杰.
要重视对中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引导[J]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1,18(1):106-107.
10
刘卫学.
高校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现状、成因、影响及对策[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2):74-75.
被引量:5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