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学习反思
被引量:
16
On Learn Reflec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学习反思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向思考,具有自主性、探究性等基本特征。不同的学习类型有不同的学习反思,但都体现了“学习—反思”的循环模式。教师和学生都要努力,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促进学会学习。
作者
苏堪宇
机构地区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4年第2期47-49,共3页
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关键词
学习反思
实现途径
培养策略
建构主义
学习方式
学习理论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80
同被引文献
208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36
参考文献
5
1
张桂春.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张力[J]
.教育科学,2003,19(1):17-20.
被引量:35
2
郑菊萍.
反思性学习简论[J]
.上海教育科研,2002(8):43-46.
被引量:133
3
李小红,邓友超.
论教师的主体性[J]
.江西教育科研,2002(5):3-6.
被引量:14
4
巴里斯;爱丽丝.培养反思力,2001.
5
涂荣豹.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2000(04).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陈向阳.
浅谈反思性教学的环节、变量与功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5(1):42-46.
被引量:31
2
高文.
建构主义学习的评价[J]
.全球教育展望,1998,28(2):24-29.
被引量:71
3
斯坦托姆,汪琛.
怎样成为优秀教师[J]
.比较教育研究,1983(1):16-18.
被引量:60
4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Ⅱ)[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1169.
5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525.
6
Corey, S., (1953) . Action Research to Improve School Practice. Teachers College of Columbia University. P. 20.
7
Calderhead, J., (1989) . Reflective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5 (1). P. 43.
8
Mclaughlin, T.H., Beyond the Reflective Teacher.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 Vol. 31. No. 1.
9
哈贝马斯著,洪佩郁等译.《交往行动理论—行动的合理性和社会合理性》.
10
Jackc,Richards&Charles lockhart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版.
共引文献
180
1
叶巧卡.
高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习惯及能力培养的研究[J]
.课程教学研究,2022(11):70-72.
2
俞海虹,张阳凡,程家娥,刘玲华,汪国珍,王镜茹.
护理教学中反思性学习与评判性思维相关性探讨[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3):5-5.
3
刘晓玲.
职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建构主义观[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6(1):45-47.
被引量:1
4
常志强.
培养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性思考[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4):18-20.
被引量:1
5
陈佑清.
反思学习:涵义、功能与过程[J]
.教育学术月刊,2010(5):5-9.
被引量:71
6
朱艳,赵冠明,杨健科,李树坚,陈昆云.
“反思性学习”在大学生篮球裁判培养中的应用[J]
.运动,2012(21):80-81.
7
赵富艳.
建构主义教学视域中的体育教学改革[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S2):114-116.
被引量:1
8
杨思思.
思[J]
.读与写(小学中高年级),2013,0(3):30-30.
9
周先进,赵风雨.
简析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对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
.辽宁教育研究,2004(6):73-75.
被引量:10
10
谭六三.
建构意义下的“交往—互动—合作”教学模式[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8(11):50-5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08
1
苏堪宇.
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19(2):76-78.
被引量:15
2
胡志红.
论外语自主学习者的培养[J]
.科教文汇,2007(8):45-46.
被引量:2
3
方晓红.
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J]
.现代企业教育,2006(16):1-3.
被引量:13
4
邓小荣.
高中数学的体验教学法[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z1):270-272.
被引量:159
5
郭建民.
关于初中数学作业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16(3):81-83.
被引量:14
6
贾宝芹.
创新性的数学课堂教学[J]
.文教资料,2005(24):59-60.
被引量:5
7
陈佑清.
反思学习:涵义、功能与过程[J]
.教育学术月刊,2010(5):5-9.
被引量:71
8
张娜.
浅谈对职业技校政治教学的探讨[J]
.生物技术世界,2013,10(1):141-141.
被引量:1
9
雷虹艳,刘东梅.
当代大学生对党政治认同的培育研究——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视角[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S2):264-266.
被引量:4
10
陈伟平.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探索[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3):123-12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6
1
苏堪宇.
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19(2):76-78.
被引量:15
2
王学军.
论成人的自我调节学习及实现模式[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08-109.
被引量:1
3
黄友泉,谢美华.
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模式探讨[J]
.教育探索,2008(2):89-90.
被引量:9
4
杨思思.
思[J]
.读与写(小学中高年级),2013,0(3):30-30.
5
苏堪宇.
自主学习:体现“生本”的学习方式[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12S):4-6.
被引量:1
6
刘沙.
英语专业自主学习者驱动力探析[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24(2):154-157.
被引量:1
7
苏堪宇.
高中教师应对新课程改革的素质要求[J]
.继续教育研究,2008(12):113-115.
被引量:3
8
王建勇.
中学语文课堂探究式课型流程变式举隅[J]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1(5):34-37.
被引量:3
9
胡艳.
大学生英语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2008,0(7):58-59.
被引量:1
10
王润.
从“反思”中学习[J]
.考试周刊,2008,0(46):224-225.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张彩芸.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觉学习的方法探究[J]
.当代教研论丛,2020,0(3):53-53.
2
刘忠民.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上的自主性学习[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08(4):44-44.
被引量:1
3
刘沙.
英语专业自主学习者驱动力探析[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24(2):154-157.
被引量:1
4
曹跃球,孙华峰,李斌.
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模式的再思考[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7(2):57-59.
被引量:1
5
尹合栋,刁永锋,杨海茹,黄冠.
绩效导向初中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3):68-71.
被引量:1
6
宋生桂.
大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策略探讨[J]
.时代教育,2010(7):30-30.
7
赖瑜.
我国中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模式探讨[J]
.科教文汇,2010(18):7-8.
被引量:3
8
张瑛,刘跃晖,蒋瑞山,闵维,崔艳.
归因理论在护士自主性学习中的应用探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0):3685-3687.
被引量:1
9
范军平,胡家权.
湖北省农村高中体育教师与新课程适应性研究[J]
.教学研究,2011,34(5):82-87.
10
曾后森.
培养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问题意识”[J]
.珠江教育论坛,2012(2):19-20.
1
李静.
运用反向思考解题[J]
.科技创新导报,2009,6(2):246-246.
2
江生.
对反思性学习中创造反思条件的思考[J]
.中学教学参考,2009(5):125-125.
被引量:1
3
万露,周溪,张丹.
浅谈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学习动机[J]
.考试周刊,2012(28):154-154.
4
周宁波.
问题研修“四步曲”[J]
.云南教育,2007(11S):6-6.
5
吴晓亮.
试析课例研究的循环模式[J]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2014(1):76-77.
6
李振亭,谢小琴.
网络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软件导刊,2014,13(7):169-171.
被引量:8
7
郭冬娥.
新课程背景下反思性学习的发展价值[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6):76-77.
被引量:7
8
罗诗铝.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J]
.中学生物教学,2013(7):17-18.
9
沈莹,牟绍玉,唐文凤,廖碧珍.
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在护患沟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护理学杂志,2016,31(5):51-54.
被引量:9
10
管玉.
浅谈反思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中的应用[J]
.中学课程辅导(上旬刊),2013(10):17-18.
被引量:1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